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奥古斯丁恶的问题
【6h】

试论奥古斯丁恶的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恶的生存体验

2.1 偷梨事件

2.2 好友之死

2.3、能与愿的分离

2.4、米兰花园里的体验

第3章 “恶”的观念的发展过程

3.1、摩尼教

3.2 怀疑论

3.3、新柏拉图主义

3.4《罗马书》与恩典

3.4.1 从新柏拉图主义转向保罗

3.4.2 与多纳特派和佩拉纠派的论战

第4章 恶的本质

4.1、虚无与恶

4.2 恶是善的缺乏

4.3、意愿与恶的问题的转向

4.3.1 普罗提诺的恶与意愿

4.3.2 尼撒的格利高里的恶与意愿

4.4、自由意愿与恶

第 5 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恶”的问题是基督教神学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父奥古斯丁自然也不能避开这个问题。奥古斯丁神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心灵的体验来寻求上帝,他对“恶”的问题的寻求伴随着他的生存体验。奥古斯丁遵循由内而上寻求上帝的进路,“认识自己”正是“认识上帝”的必由之路。奥古斯丁少年时”为作恶而作恶”的经历使他在一直在探询“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即“恶”的来源问题。他开始被摩尼教吸引也是因为他以为摩尼教的教义解释了他心中最大的疑问。摩尼教认为善恶分别属于两个对立的实体,恶与善一样也是实体;人是受外在于人的恶的实体控制才作恶的,所以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新柏拉图主义全面打开了奥古斯丁的思想,奥古斯丁继承了普罗提诺的“恶是善的缺乏”的思想,认为善是唯一的实体,一切存在都是从至善而来,而恶并非是实体,只是善(存在)的缺乏。奥古斯丁关于自由意愿的思想直接受到普罗提诺灵魂学说的影响,罗马晚期哲学把意愿作为哲学的主题,改变了古希腊哲学以知识作为真理之路的认识论路径。
  人的自由意愿是生存论境遇中罪的最终原因。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本来创造的人类身心是和谐的,但因始祖出于骄傲背离了主,造成了灵与欲的抗争。亚当的后代继承了原罪,由于理性认识和意愿能力的天生不足,永远陷于罪和痛苦当中,作为对罪的惩罚。在奥古斯丁看来,人无力靠自己的意愿能力作出正确选择,唯有依靠神的恩典才能行使正当。
  本文的第一章绪论交待了国内外奥古斯丁研究的现状、奥古斯丁的家庭背景以及奥古斯丁探寻恶的问题的由来;第二章是叙述了奥古斯丁对恶的生存体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偷梨事件、好友之死、灵与欲的分离、米兰花园里的皈依;第三章是叙述了奥古斯丁一生各个时期恶的观念的发展历程:摩尼教时期、怀疑论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时期和《罗马书》与恩典时期,其中最后一节又包括从新柏拉图主义转向保罗和与多纳特派和佩拉纠派的论战两部分;而第四章是阐述恶的本质,又分别从虚无与恶(创世论)、恶是善的缺乏(本体论)、自由意愿与恶(生存论)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最后一章是结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