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游目的地景观共现效应研究——以来沪入境游客为例
【6h】

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游目的地景观共现效应研究——以来沪入境游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 1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意义

1 .3 研究目的

1 .4 研究内容

1 .5 研究思路

1 .6 研究方法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 .1 理论基础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3 相关概念

第3章上海旅游景观概况与研究设计

3. 1 上海旅游景观

3 .2 网络样本选取

3 .3 样本内容预处理

3 .4 样本内容分析

第4章上海旅游景观关注效应分析

4 .1 高频词汇分析

4 .2 关注热度分析

4 .3 关注偏好分析

第5章上海旅游景观共现效应分析

5 .1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分布分析

5 .2 上海旅游景观二重共现偏好分析

5. 3 上海旅游景观多重共现效应分析

第6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6 .1 研究结论

6 .2 讨论

6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1]。互联网凭借其开放、交互、共享的特性使得大量旅游信息得以有效交汇,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许多旅游者通过网络发布旅游见闻、感受,以多种形式在博客、微博等虚拟空间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点评,这些以文本、图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字足迹”,以其高互动性和透明性,影响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和选择。
  本文以上海市旅游景观为切入点,以上海入境游客为研宄对象,旨在通过对游客网上发布的“数字足迹”进行解读,分析入境游客对上海旅游景观的关注热点与偏好;同时结合官方宣传文本中的热点旅游景观进行对比,总结上海旅游景观关注的冷热状况;分析旅游景观间的关联与联动效应,对比分析游客“数字足迹”中的景观共现效应及官方宣传文本中的旅游景观共现及关联状况,分析二者差异的表现及原因,从而使官方调整营销宣传,更加符合入境游客的意愿与偏好。研究发现,旅游发展与经济效益是官方宣传与共现核心之所在;探寻历史文化原真性是入境游客关注与共现原因之所在。非热门旅游景观如上海植物园、世纪公园、中华艺术宫是二者共同关注与共同偏好的一致表现。官方与入境游客的旅游景观共现网络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入境游客网络错综复杂,官方网络共现核心突出。南京路、淮海路、黄浦江形成官方宣传中的二重共现显著偏好景观圈;东方明珠、老城厢、人民广场三处旅游景观构成了入境游客二重共现网络的核心。官方往往将旅游吸引力高、区位条件好的旅游景观作为旅游推荐进行营销,形成其多重共现集合;入境游客多重共现效应重数较官方更多,尤其东方明珠、上海法租界、豫园、外滩、老城厢等组成的8重共现组合,是入境游客网络游记中共现重数的最大临界值。其中,老城厢、豫园、人民广场、南京路构成二者共同的多重共现集合。最后,根据旅游景观的官方联动效应与入境游客互动效应将景观划分为4类,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营销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