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2 概念阐释

1.3 研究综述

1.4 本文构架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三维特性

2.1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阶级性

2.2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人民性

2.3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人类性

第3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道路探索

3.1阶级解放奠定民生道路起点

3.2社会主义建设民生道路曲折延伸

3.3 改革开放的民生实践

第4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理论创设

4.1阶级解放提出民生理论课题

4.2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理论初步探索

4.3改革开放民生理论丰富发展

第5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制度建构

5.1阶级解放提供民生制度建设基础

5.2社会主义建设民生制度初步探索

5.2改革开放民生制度渐成体系

第6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新境界

6.1民生发展新战略

6.2民生发展新理念

6.3民生中国梦新愿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社会和谐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理念。当今中国提出“两个一百年”民生奋斗目标,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十几亿中国人进入一个改善民生的新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伟大民生实践,也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民生基础。
  社会主义中国“两个一百年”民生愿景,跟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民众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从民众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具有阶级性、人民性和人类性,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主要特性。一是鲜明的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根本。阶级维度的民生革命,立足无产阶级利益,争取无产阶级民生解放。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民生革命和民生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二是广泛的人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基础。人民维度的民生建设,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争取人民民生解放。这一任务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正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也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生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研究的重大问题。三是高远的人类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旨趣。人类维度的民生,立足全人类的利益,争取人类民生解放,这需要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艰苦过程。提出并推进“两个一百年”的民生发展,无疑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部分,使我们更加接近于全人类民生解放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三重特性在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如何得以体现?如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阶段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必须解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指导,随着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和共同富裕认识的不断深化,从中国化民生道路探索、民生理论创设和民生制度建构三个维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首先,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民生实践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中国特色民生道路发展提供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生道路在曲折中延伸发展。改革开放推进民生转型发展,提出民生建设“三步走”战略,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规划系统的民生举措,科学发展观推动民生进入新时代。其次,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理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结合民生发展的阶段性和建设的长期性特征,提出了制度革命保障民生富裕、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一方面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生建设提供了具体明确方向,另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再次,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制度。党在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关注我国民生事业,民生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融合,解决民生问题关键依靠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民生发展新战略、新理念和新远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新境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不断推进中国梦的实践,不仅对于中国人民的民生发展意义重大,而且是人类“民生梦”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发展经验表明,阶级性、人民性和人类性的民生“三性”需要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维”建设密切结合,才能在实现民生建设新愿景的进程中,开拓马克思主义民生中国化新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