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路径探索——以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例
【6h】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路径探索——以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假设与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法律依据

第2章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立的背景

2.1 田野的选择和进入

2.2 L村的基本情况介绍

2.3 L村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第3章 协商民主的载体——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3.1 协商民主在L村何以可能?

3.2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成立

3.3 确立理事会的宗旨和制度

3.4 协商民主活动的开展

第4章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蕴含的理论分析

4.1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运行的内在机制

4.2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功能分析

4.3 协商民主与以“选举民主”为核心村民自治的高度契合

第5章 反思与总结

5.1 民主议事能力不足

5.2 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5.3 研究不足

5.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附录B 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附录C 安徽省《关于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

附录D L村村两委人员及分工

附录E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及分工

附录F L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情况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广大农村基层社会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安排,也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村民自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于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变化,单一村委会为自治主体的村民自治形式面临着民主选举形式化、民主决策表面化、民主管理难规范、民主监督难到位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并提出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继十八大以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并大力倡导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中国农村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主要阵地和舞台。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民主研究是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既有利于完善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又有利于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施,对于完善中国基层民主制度、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笔者所在乡镇的一个村庄L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为出现了各种问题包括农村分散化强、组织化弱、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极少关注村内公共事务、村两委的矛盾和分歧、修路资金的筹集等,这些问题一度导致新农村建设无法继续开展,但是该村并没有像其他村落那样遇到问题就放弃而是创造性的提出适合当地的解决方法即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深入观察发现 L村在村民大量外流,公共事务无人参与、“村两委”矛盾突出难以形成合力、无钱举办的背景下,该村的村民自发成立协商民主组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商处理村内事务,聚合力量调动资源,改变村庄落后的面貌形成了“村内事务协商处理”的景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