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40年代以后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接受史研究
【6h】

20世纪40年代以后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接受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汉语文献中的研究现状

2、英语文献中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设想和思路

上篇 20世纪40年代以来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接受史脉络

第一章 20世纪40—80年代对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接受

第一节 苏联:竭力隐藏的秘密

第二节 西欧和美国:始获披露的真相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接受

第一节 俄国:备受质疑的死因和公开的“秘密”

第二节 西欧和美国:性取向问题再受关注,音乐性征解读的热潮兴起

第三节 中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下篇 20世纪40年代以来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研究的三个焦点

第三章 柴科夫斯基的婚姻悲剧

第一节 有关其结婚原因的若干成见

第二节 对其结婚原因的重新解读

第三节 对其婚姻破裂原因的多种说法

第四节 “掩饰”还是“矫正”:对柴科夫斯基婚姻的反思

第四章 柴科夫斯基创作题材上的性征预设

第一节 雌雄同体的人物角色

第二节 诗意的沉默作为同性恋艺术家的身份标识

第三节 无性歌曲和有性歌曲1

第五章 柴科夫斯基音乐语言中的性征显现

第一节 与同性恋身份密切相关的创作手法

第二节 多种视角下对《第四交响曲》音乐性征的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具有较高国际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其同性恋身份及其对他音乐风格的影响近年来一直是音乐研究的热点之一,该论题对于解读柴科夫斯基性格特征、创作观念和音乐内涵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同性恋问题的敏感性和私密性,以及不同民族在观念及思想开放程度上的差异,同代及后世对于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接受状况也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
  20世纪40年代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首次在西欧和美国受到关注,40到80年代,对于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的研究虽不够深入,但研究方向已然较为全面,涉及了柴科夫斯基生平中的同性恋倾向,以及同性恋对柴科夫斯基心理、性格和总体音乐气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伴随学者们对柴科夫斯基死因的众说纷纭,柴科夫斯基的同性恋倾向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再次受到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的俄国,柴科夫斯基的同性恋禁忌话题逐渐被打破,同性取向逐渐被澄清为事实;在西欧和美国,随着新音乐学的兴起,将音乐作品置于广阔人文环境中予以解读的倾向愈发凸显,致使从音乐中解读柴科夫斯基性征的研究渐成热点;然而在中国,有关柴科夫斯基同性恋身份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总体上还处于被动接受西方研究成果的状态,直到近年才有学者开始尝试从音乐中解读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隐藏的性征。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梳理了柴科夫斯基同性恋身份较为复杂的接受史脉络,意在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柴科夫斯基同性恋身份这一论题上的研究成果,并展现该论题当前的研究动向。下篇剖析了20世纪40年代之后柴科夫斯基同性恋问题研究的三个焦点,在加深吸收相关研究成果之精要的同时,也对这些成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著录项

  • 作者

    黄悦姮;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音乐与舞蹈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红杰;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J609.512;
  •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创作观念; 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