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末才女叶小鸾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6h】

明末才女叶小鸾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叶小鸾的家庭教养

第一节 舅父母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 父母家庭的影响

第三节 时代风气及自身爱好

第二章 叶小鸾的“仙化”过程

第一节 种种异兆

第二节 诗文与梦境

第三节 看相、入冥、扶乩、招魂之于形象的拓展

第三章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叶小鸾形象

第一节 文学作品中的叶小鸾形象

一、才女形象

二、仙媛形象

三、狐仙假托形象

第二节 艺术作品中的叶小鸾形象

第四章 关于叶小鸾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的思考

第一节 叶小鸾形象的典型性

第二节 叶小鸾形象的演变与定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与叶小鸾相关的文学作品(明清至民国)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明末女诗人叶小鸾堪为明清江南才女群像中的代表,以其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人生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个人和时代的种种原因,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她都受到了无以复加的赞美和称颂,以致被认为是仙人。生前她琴棋书画俱工,“德、才、色”兼备,傲然有怀仙之志,诗文每多无由之愁,卒于婚前五日忽逝。殁后父母思之不已,寄意于当时流行的多种通神之术,法师或云其乃谪仙女寒簧,或云其为许飞琼妹飞玖,又招魂为其写影。种种仙化手段不一而足,连同亲友的梦中仙遇书写构成其最初的女仙形象。伴随明清以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小鸾形象不断变化,奇异的是,他人着意塑造的叶小鸾女仙形象日渐独立并与之隔空相对,经历史选择回归才女本色,最终定格为“黛玉葬花”这一经典片段。 论文分四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叶小鸾的家庭教养”,介绍其成长经历,分别论述养父母(即舅父母)和父母家庭对她的影响,以及当时崇佛信教、开放尚情的时代风气与喜爱梅花的自身特点。通过对小鸾短暂人生的描摹,尽可能展现其被美化、仙化前的本真一面,并勾勒其之后被着意塑造的完美形象。 第二章“叶小鸾的‘仙化’特征”,探究其仙化原因、过程与结果。才女的早夭和仙化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而反观小鸾的仙化,较为奇异之处有四:一是求名心盛背景下的最初驱动力,二是大量通神之术所构成的异化手段,三是梦中仙遇书写的过程参与,四是仙化形象同本人的最终隔阂。 第三章“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叶小鸾形象”,从文学、艺术两个角度探寻其形象演变过程。就文学作品而言,主要有才女形象、仙媛形象和另外一种较为特别的狐仙假托形象;就艺术作品而言,其形象始而端庄静默,继而活泼开朗,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审美因素,最终定格为“黛玉葬花”式样。这些变化,同文学艺术的时代变迁和审美变化息息相关。 第四章“关于叶小鸾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的历史思考”,反思其与文艺的关联和形象演变经过。探讨共时和历时状态下叶小鸾形象具有典型性的原因,以及形象演变过程中的去仙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现象。 总之,叶小鸾以其悲剧人生为文学艺术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创作素材,自明清以来,影响远及当下的网络文学。虽然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偶然和外力因素,但作为众多文艺作品尤其是《红楼梦》中黛玉的原型,小鸾形象的演变仍然有着不可复制的典型意义和广泛的研究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许虹;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逊;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文学;
  • 关键词

    明末; 才女; 叶小鸾; 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