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佤语阿佤方言辅音研究
【6h】

佤语阿佤方言辅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阿佤方言背景概括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文使用符号说明

第2章 阿佤方言的音系特征

2.1 阿佤方言总体特征

2.2 阿佤方言音系

第3章 阿佤方言复辅音对应分析

3.1 阿佤方言复辅音的内部差异

3.2 佤语复辅音类型分布

第4章 阿佤方言鼻冠复辅音初探

4.1 佤语鼻冠复辅音概述

4.2 鼻冠复辅音的声学分析

4.3结果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5.3 讨论与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佤语有三大方言,分别是巴饶克方言、阿佤方言和佤方言。本文主要研究阿佤方言的复辅音系统,通过进行细致、深入的田野调查,分析研究阿佤方言不同土语的复辅音对应情况。本文所分析比较七个点的语言材料皆为作者第一手调查所得。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指出阿佤方言复辅音发展情况有四种:一是基本辅音后移或前移;二是脱落;三是塞擦化;四是腭化。其中,四个土语七个语言点的对应形式各不相同。 主要表现为: 一、在马散话土语中,马散话复辅音发展总体稳定,与佤语标准音点岩帅话最为接近,保留16个复辅音;而同属马散土语的岳宋话和班帅话却最为复杂。共同特征是都有鼻冠复辅音,不同之处是,在岳宋话中,其所带擦音/γ/的复辅音都变成了一系列小舌音,如kγak:qak“牛”,基本辅音后移,如phla?:qhla?“扔”;在班帅话中,其所带边音/l/的则有两种情况:软腭塞音加边音/l/的复辅音都变成了小舌音,后置辅音脱落,如qhla?:qha?“裤子”;而双唇塞音加边音/l/的复辅音一律塞擦化,如plε?:pfei?“果”,并且有清浊对应。 二、在阿佤来土语中,清复辅音基本不变,带鼻音的复辅音,基本辅音前移,如mli:blei“手镯”。 三、在大曼糯土语中,班安话复辅音主要特点是后置辅音擦化,如pra?:pγa?“蚊子”。同属大曼糯土语的笼帅话复辅音则有基本辅音后移以及浊擦音v前面出现鼻音等特点,如?veik“镰刀”、mvi“晒席”等。 四、在细允土语中,其所带擦音γ的复辅音一律腭化,如pγa?:pia?“蚊子”,并且清浊、送气不送气都一一对应。 总体来看,阿佤方言复辅音的发展呈逐步简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四个土语中表现形式并不一致,其中,马散土语和阿佤来土语发展得比较稳定,大曼糯土语和细允土语其次;而马散土语的岳宋话和班帅话为复杂,主要体现在Cl-类和Cr-/Cγ-类复辅音中。 同时,文章对于佤语复辅音类型分布特征、佤语辅音韵尾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对于阿佤方言鼻冠复辅音性质与特征,从实验语音角度做了初步分析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共时角度对阿佤方言的音系特征进行描写,整理出阿佤方言所有土语的音系,重点研究阿佤方言复辅音的对应形式。运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梳理佤语复辅音的发展脉络,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望能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提供一些可靠资料。

著录项

  • 作者

    张安顺;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国庆,沈向荣;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藏缅语族;
  • 关键词

    佤语; 方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