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研究--以微电影《牧牛少年》为例
【6h】

基于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研究--以微电影《牧牛少年》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牧牛少年》的选题立意

第一节聚焦儿童生存现状的人文关怀

第二节儿童电影的现实主义价值

第二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创作儿童电影的思路

第一节从调查到文本叙事

二对地域特色的巧妙吸收

三客观视角里的线性叙事

第二节情境中的儿童形象塑造

一共性与个性:让儿童在情境中发光

二显性与隐性:塑造儿童的“精神导师”

第三节导演手法:从生活真实到“作者”表达

一体验生活: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二凸显人物:对比手法加强典型性

三批判现实:用象征主义来托物言志

第四节视听语言:多重调度营造纪实影像风格

一大景别里的“渺小”儿童

二让镜头与儿童一起呼吸

三同期声与自然光效的真实力量

第三章《牧牛少年》的创作心得

第一节从情境中挖掘儿童的“真善美”

第二节开眼看世界:发现新题材、塑造新角色

第三节纪实力量与戏剧张力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文学、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中,现实主义所追求的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都与电影的记录本质不谋而合。中国儿童电影从诞生之初,便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力求从儿童视角来透析社会的变化。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创作儿童电影,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存现状,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来塑造多样化的儿童形象,并借由儿童的视角来表达对于社会问题的批判。目前,中国的儿童电影并不多见,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本文侧重研究如何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全面地贯彻于儿童电影创作的整个流程,第一部分是前言,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概念做了具体界定,提出问题,并指出研究此问题的意义。第二部分从剧本写作、人物塑造、导演手法、视听语言四个角度,重点探讨现实主义手法在儿童电影创作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总结儿童电影的创作经验,形成方法论。本论文通过例举中国经典的儿童电影,借鉴国外优秀的儿童电影,结合《牧牛少年》的创作实践,试图总结现实主义对于儿童电影创作的方法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