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节事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6h】

节事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及目的

1.3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1.3.1国外研究进展

1.3.2国内研究进展

1.4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及启示

1.4.1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

1.4.2节事旅游对环境影响研究的启示

1.5研究内容

1.6技术路线

2.1研究区概况

2.1.1兰笋文化节及天马山园

2.1.2欢乐谷踏春节及欢乐谷公共绿地

2.1.3草地广播音乐节及上海辰山植物园

2.2研究方法

2.2.1样地设置

2.2.2调查内容及测定方法

2.2.3数据处理

第3章土壤环境影响研究

3.1土壤指标分析

3.1.1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3.1.2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3.1.3土壤特性空间异质性的变化分析

3.2土壤主成分分析

3.2.1天马山土壤环境主成分分析

3.2.2辰山植物园土壤环境主成分分析

3.2.3公共绿地土壤环境主成分分析

3.3景区间土壤环境影响程度比较

3.4小结

第4章植被环境影响研究

4.1植被特征分析

4.1.1辰山植物园植被特征变化分析

4.1.2公共绿地植被特征变化分析

4.2植被物种丰富度程度分析

4.2.1辰山植物园物种丰富度分析

4.2.2公共绿地物种丰富度分析

4.3旅游践踏与植被的响应关系

4.3.1旅游践踏对植被影响距离的估算

4.3.2旅游践踏对不同距离草本植被的影响

4.4小结

5.1水质评价

5.1.1评价指标与实验数据

5.2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5.2.1水质时间变化分析

5.2.2水质空间变化分析

5.3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1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5.3.2影响源分析

5.4小结

6.1主要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旅游环境是各类旅游开发建设与旅游活动的主要作用对象,不可避免地受到旅游发展的影响,怎样在旅游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中,尽量减小对旅游环境的影响,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节事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却有所忽视,其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严重制约了节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主要节事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旅游活动对土壤、植被、水环境等自然因子的影响效应,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受节事旅游活动影响,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总氮含量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电导率、pH值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可知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在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下存在共性。另外,土壤含水率、电导率、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受不同活动类型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2)土壤含水率对旅游干扰的反应最为敏感,其得分贡献率变化表明,不同的旅游活动类型是影响土壤含水率的重要因素。游客集聚的强度、举办周期的长短及景区的管理是影响不同景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 (3)从植被特征受影响的空间上看,植被盖度、高度、物种数、完整度指数的变化随距步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盖度减少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0~6m的范围内,减小率达50%-99%。 (4)各样地植被盖度、高度、物种数和植被完整度指数分别与其对应样方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旅游活动对植被盖度和高度的影响范围较大,对植被物种数和完整度的影响范围较小。植被高度是植被指标中的敏感因子,其同践踏强度、天数、样地距游径的距离有显著相关性。 (5)在水环境影响方面,COD、DO对旅游活动强度的响应最为敏感,TN、NH3-N在污染较小时指示作用明显,pH值对旅游活动的响应最不敏感。 (6)餐饮、垂钓类活动易引起COD的变化;嬉水娱乐活动较易引起DO变化;与观赏休闲类旅游活动相比,娱乐活动与行为较易引起NH3-N和TN的大幅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