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研究--以微博和微信作为研究对象
【6h】

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研究--以微博和微信作为研究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社交媒体的发展

1.1.2人与社交媒体的关系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目的

1.2.3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第2章文献综述

2.1自我呈现与印象管理的概念辨析

2.2自我呈现理论的渊源

2.3自我呈现的影响因素研究

2.4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研究

2.5微博和微信上的自我呈现研究

3.1问卷设计

3.1.1变量定义与量表选择

3.1.2问卷结构

3.2预调研

3.2.1预调研样本信息统计

3.2.2预调研信度检验

3.2.3预调研效度检验

3.3正式调研

3.3.1正式调研样本信息统计

3.3.2正式调研信度检验

3.3.3正式调研效度检验

第4章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结果分析

4.1微博与微信上自我呈现的描述性分析

4.2微博与微信各变量与自我呈现的相关关系分析

4.3微博与微信各变量与自我呈现的回归分析

4.3.1微博各变量对微博积极自我呈现的影响检验

4.3.2微博各变量对微博真实自我呈现的影响检验

4.3.3微信各变量对微信积极自我呈现的影响检验

4.3.4微信各变量对微信真实自我呈现的影响检验

第5章讨论与结论

5.1微博上的自我呈现更真实而微信上的自我呈现更积极

5.2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会正向影响真实自我呈现

5.3社交媒体的资讯属性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5.4社交媒体的公开属性会正向影响真实自我呈现

5.5社交媒体的好友关系强弱属性会正向影响积极自我呈现

第6章局限与展望

6.1关于不同媒介的自我呈现影响研究

6.2关于本研究中变量测量的问题

6.3关于同类研究中的变量选择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关于微博和微信上的自我呈现的调查问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交媒体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也越来越深,以至于出现了“低头族”和“手机控”等新名词。 人际交往的发展也随着社交媒体的到来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人际关系也不仅仅存在现实生活中,社交媒体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戈夫曼最早提出了拟剧论,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就是担任不同角色的自我呈现,并把人际交往的场景划分成了“前台”和“后台”。此后,自我呈现成为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热点。近两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研究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现象。 本研究从戈夫曼的拟剧论出发,研究不同社交平台的媒介属性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自我呈现。并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测量媒介属性的四个变量,分别为媒介的社交属性、资讯属性、公开属性和好友关系强弱属性。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以积极自我呈现策略和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作为自我呈现的测量标准。 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编辑制作,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通过SPSS21.0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关系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①微博上的自我呈现与微信上的自我呈现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在微博上更倾向于选择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微信上更倾向于选择积极自我呈现策略;②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博上的真实自我呈现和微信上的真实自我呈现;③微博的资讯属性会显著负向影响微博上的积极自我呈现,而微信的资讯属性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信上的真实自我呈现;④微博的公开属性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博上的真实自我呈现,微信的公开属性也会正向影响人们在微信上的真实自我呈现;⑤微博和微信的好友关系强弱属性都会正向影响人们的积极自我呈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