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群际威胁引发攻击行为:内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6h】

群际威胁引发攻击行为:内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理论与研究综述

1.1.2攻击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

1.1.3攻击的测量

1.2群际威胁

1.2.1群际威胁的概念

1.2.2群际威胁的分类

1.2.3群际威胁的影响

1.3群体认同

1.3.1群体认同的概念

1.3.2群体认同的分类

1.4群际威胁与攻击以及群体认同的相关研究

2问题提出

3预实验编制群际威胁材料与控制组材料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方法

3.2.1被试

3.2.2实验材料

3.2.3实验程序

3.3实验结果

4实验1:探究内群体认同是否会影响因群际威胁而引发的攻击行为

4.1被试

4.2实验设计

4.3实验假设

4.4实验材料

4.5实验流程

4.6实验结果

4.7讨论

5实验2探究共同内群体认同对个体的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

5.1问题提出

5.2实验2a探究共同内群体认同对个体的外显攻击的调节作用

5.2.1被试

5.2.2实验设计

5.2.3实验假设

5.2.4实验材料

5.2.5实验流程

5.2.6实验结果

5.3实验2b探究共同内群体认同对个体的内隐攻击的调节作用

5.3.1被试

5.3.2实验设计

5.3.3实验假设

5.3.4实验材料

5.3.5实验流程

5.3.6实验结果

5.4讨论

6实验3探究不同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群际威胁引发的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

6.1问题提出

6.2实验3a同乡群体与同学群体的社会距离差异比较

6.2.1实验目的

6.2.2被试

6.2.2实验材料

6.2.3实验程序

6.2.4实验结果

6.3.4实验材料

6.3.5实验流程

6.3.6实验结果

6.4.3实验假设

6.4.4实验材料

6.4.5实验流程

6.4.6实验结果

6.5讨论

7总讨论

8结论与研究不足

8.1结论

8.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医患之间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医患之间的恶性冲突事件也时有发生。由于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医生群体掌握有绝对的主导权,以及一些消极的医生负面新闻的传出,使得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会感受到医生群体对其带来的威胁,引发患者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认知,进而可能导致对医生群体的攻击行为。如何缓解因群际威胁而引发的攻击行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前人的研究表明,个体会自动地将人进行社会分类,明确自己所属的群体,以群体身份定义自我,即个体会认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群际威胁会激发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认知,可能会产生对外群体成员的攻击行为。而个体的内群体认同能够影响因群际威胁而产生的对外群体的消极行为。因此,本文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内群体认同对因群际威胁而引发的攻击行为的调节效应。 实验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探究内群体认同是否影响因群际威胁而引发的攻击行为。结果发现,有患者群体认同的个体在医患冲突情境下对医生的攻击水平显著大于无患者群体认同的个体的攻击水平,表明内群体认同会增强个体因群际威胁而引发的攻击行为。根据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的观点,当个体将原来认知为处于两个分离的群体转变为另一个维度上的共同内群体时,个体会因此共同身份来重新定义内外群体,凸显了共同认同,此时会淡化先前存在的内外群体的界限,个体对原先外群体成员的偏见、不满、敌意会降低,对原先外群体成员的信任会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强调群体之间相似或重叠边界的干预措施或共同认同可能会加剧群体间偏见。因而,实验二探讨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个体的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外显攻击还是内隐攻击,同时启动患者群体认同和同乡群体认同的个体在医患冲突情境下对医生的攻击水平显著小于只启动患者群体认同的个体的攻击水平,支持了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的观点,在共同内群体认同激发的情况下,个体对原属于外群体的攻击性会下降。前人研究表明,群体认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能够体现社会距离,拥有相同群体认同的个体间社会距离更近。个体对不同群体的社会距离不同。实验三探究不同社会距离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因群际威胁引发的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时启动患者群体认同和同乡群体认同的个体与同时启动患者群体认同和同学群体认同的个体因群际威胁引发的外显攻击差异不显著,而对因群际威胁而引发的内隐攻击差异显著,且同时启动患者群体认同和同学群体认同的个体因群际威胁引发的内隐攻击显著小于同时启动患者群体认同和同乡群体认同的个体的内隐攻击,表明社会距离更近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群际威胁而产生的内隐攻击更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