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刻板印象激活及其维度:以中国大学生美国国家刻板印象为例
【6h】

国家刻板印象激活及其维度:以中国大学生美国国家刻板印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国家刻板印象

1.1.1刻板印象和国家刻板印象

1.1.2国家刻板印象的概念与内涵

1.2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

1.2.1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

1.2.2国家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因素

1.3国家刻板印象的加工特点

1.3.1国家刻板印象的认知加工理论

1.3.2国家刻板印象的认知神经机制

1.4国家刻板印象的内容维度偏向

1.4.1情感性与功能性

1.4.2集体性与个体性

1.4.3积极性与消极性

第2章问题提出与研究设想

2.1现有相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2.2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和基本设想

2.3本研究的研究方案

3.1.1研究目的

3.1.2研究方法

3.1.3研究结果

3.2研究1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

3.2.1研究假设

3.2.2研究方法

3.2.3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3.2.4讨论

3.3研究2国家刻板印象激活的内在加工特点

3.3.1研究假设

3.3.2研究方法

3.3.3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3.3.4讨论

3.4研究3实体状态呈现下的国家认知维度取向—以美国为例

3.4.1问卷与施测

3.4.2结果与分析

3.4.3讨论

第4章总讨论

5.1结论

5.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似乎可以在没有亲身体验过的情况下,也能对源自某些国家的事物做出一致的反应。例如,人们可能会更喜欢法国菜而不是奥地利的香槟、意大利而不是芬兰的时尚、德国对中国的汽车、甚至是日本对墨西哥的电子产品.这种经由直接经验或间接通过教育或媒体曝光产生和形成的认知与情感过程,称作国家刻板印象,它在本质上反映了外群体对某一国的国家能力或品质的认同、喜好与支持。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对后续主体情感或行为反应倾向有着深刻的影响。本研究在国内外刻板印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行为反应和电生理学层面对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认知加工特点包括认知神经加工特点进行探讨,并以美国为例,探究当国家作为一种实体时,它所被感知的认知维度是什么,从而探究其中差异性的原因,以期能够为国家刻板印象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1:采用启动范式,以代表国家的名称词“中国”/“美国”作为启动词,以描述国家刻板印象的特质词作为靶刺激,通过分类-确认任务从行为和脑神经层面来探讨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研究2则通过阈上阈下两种启动方式,采用词汇判定任务,通过建立三种启动和靶子词程度不一样的关系,从内隐和外显两个方面更为具体的探讨国家刻板印象激活的内在加工特点,旨在考察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是否是自动的不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而在研究3中,我们通过问卷以美国为例去了解了作为一种实体时,外在感知群体是如何看待某一国家的,从实践层面去考察了国家的认知维度,结果发现: (1)关于国家刻板印象的激活上,国家刻板印象的加工在和国家刻板印象匹配信息的条件下更加容易,而对与国家刻板印象失匹配的条件下加工则会受到抑制,与此同时,代表着语义启动的N400波幅也具有相同的趋势,证明了国家刻板印象确实存在激活效应。 (2)在国家刻板印象的加工特点上,行为上不论阈上阈下对国家刻板印象的加工总是在一致条件下最快而不一致和非词之间无显著差异;在ERP上则表现为:阈上一致条件下N400的波幅最小,不一致和非词条件无显著差别,而阈下则是一致和不一致无显著差别,这里和行为有一定出入的结论可以视作是国家刻板印象独有的特质:即国家刻板印象并不像性别、种族那样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国家刻板印象的加工是一种半自动化的特点。 (3)在以美国为例,国家作为一种实体状态探究人们对其的感知维度差异的研究中,我们以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为被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以美国为例的实体国家上,大学生对其的感知主要的是仍是偏向有能力和一定温情的,态度上也是以钦佩为主的积极情绪。和既往以消极评价为主的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了国家实力带来民族自信的同时也降低了国民的不安全感,中国样本群体较为积极的评价彰显了根植于以和为贵的国家文化底蕴中谋求和谐发展的民族本质。

著录项

  • 作者

    罗芯明;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基础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国家; 刻板印象; 激活; 中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