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6h】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快速地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它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高校是我国互联网用户分布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情感、品质、心理的影响日益深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互联网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是指通过计算机来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互联网自196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从1995年互联网络的接入和服务向社会全面开放以后,互联网的应用得到迅速推广。高等学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是网络推广、发展最快的地方。大学生网民目前在我国网民总数中占很高的比例,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上网的人数和时间还将不断增加。认识网络,客观分析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在新形式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第四媒体”,自诞生之日起 ,就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体的特点。信息传播的多元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授关系上的交互性和信息监管的复杂性等四个主要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丰富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内容的污染、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冲击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的各个层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部分集中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笔者在前两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就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一,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第二,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第三,开创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教育新格局;第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