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实施与评价
【6h】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实施与评价

代理获取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艾滋病传播的快速增长期。研究表明,青少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对民工子弟的相关研究尚较缺乏,对中小城市的相关研究虽有所报道但并无可延续性,现我们已经有了上海比较好的教育研究,但上海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合民工子弟和其他中小城市青少年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探讨。为了解中小型城市和民工子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建议并探讨其适合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对福建省三明市高中学生和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初中学生实施了横断面调查和干预研究。同时比较三明高中生与上海高中生的相关KAP(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研究,并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实施横断面调查。 第一部分福建省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对福建省三明市3068名高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KAP基线调查,其中男生1545人,女生1478人,平均年龄17.36±0.80岁。对其中981名学生开展同伴教育(教育组),并进行近期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另1008名学生作为内对照组和1079名学生作为外对照进行同期问卷调查。 1. 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1.1 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知识总正确率为45.7%,生殖知识的正确率为38.0%,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率为50.8%。男生的各项知识得分均高于女生(P<0.01)。重点高中学生各种知识得分最高,中等职校学生得分最低(P<0.01)。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不赞成率男女生分别为54.8%和86.4%。27.9%的学生表示在一般社交场合不会躲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态度。有学校健康教育经历的学生在各项知识得分和对HIV /AIDS态度得分上均高于无相关教育经历的学生(P<0.01)。 1.2 23.3%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性交行为发生率为3.6%,各种性行为发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P<0.05),中等职校学生最高(P<0.01)。 1.3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对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得分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对HIV/AIDS态度、相关教育经历、学校类别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性交行为的保护因素是艾滋病知识、行为意向,接吻和爱抚是危险因素。 2.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 2.1 干预对知识和对HIV /AIDS态度的改变是显著的,教育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44.5%提高到干预后66.6%,对HIV/AIDS得分态度从12.01分提高到12.68分;内、外对照组中重点高中学生的生殖知识得分同期也有所提高(P<0.05)。有相关健康教育经历的学生和参与小班授课的学生在各项知识和对HIV/AIDS态度得分方面得分较高(P<0.01)。 2.2 过程评价:92.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同伴教育。4个模式教学质量和生动性评价较好。 第二部分三明与上海高中生艾滋病KAP调查比较研究 课题组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对上海市32所高中学校2693名高中生和三明市3068名高中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两项调查问卷基本内容保持一致。结果显示,三明高中生的知识总分为18.36±7.94分,低于上海高中生的总分21.93±7.87分(满分43分),具体各项知识包括生殖知识、艾滋病知识和性病知识得分亦均低于上海高中生(P<0.01)。男、女生知识得分均落后于上海男、女生(P<0.01),男生知识得分均普遍高于女生。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三明高中生得分为10.30±2.15分,较上海高中生得分高(P<0.01)。在对HIV/AIDS态度上,更多上海高中生持同情态度(P<0.01)。三明高中生恋爱、接吻和拥抱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3.4%和29.3%,均低于上海高中学生(P<0.01)。三明和上海高中生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3.6%和3.2%,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三部分上海民工子弟学校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项目选取上海市民工子弟较集中的普陀、宝山和浦东新区3个区,各区抽取2所民工子弟学校共1140名初中学生为教育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在各区再选取2所学校共1097名初中学生为对照组作平行对照完成基线问卷调查,所调查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4.20±1.19岁。 1.民工子弟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1.1 民工子弟学校初中学生知识总正确率为46.0%,生殖知识的正确率为37.3%,性病知识正确率为57.5%。男生各项知识得分均高于女生(P<0.05)。年级因素对生殖知识和性病知识有影响(P<0.01),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预备班得分最低。来沪时间越长各项知识得分越高(P<0.01)。分别有77.8%和87.2%的学生表示反对婚前、婚外性行为。44.1%学生认为应强制隔离HIV感染者/AIDS患者。 1.2 12.6%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性交行为的发生率为4.2%。在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41.2%男生和53.3%女生表示是被强迫的。各种性行为的发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P<0.05)。 2. 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干预有效提高了学生各项知识得分,知识总分从13.08分提高到18.19,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IV/AIDS态度得分从11.23分提高到了12.30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待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方面改变不显著,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民工子弟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横断面调查整群选取以上12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一和预备班1645名学生家长进行KAP调查,获有效问卷1489份。 3.1 学生家长以中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9.07 4.53岁。文化层次较低,83.2%为初中及以下水平。85.3%家长在沪生活3年以上。从事职业以小业主和工人为主,占64.4%。家庭收入较低,68.0%家庭月收入集中在500~1999元。 3.2 家长各项知识知晓率低,知识总正确率为55.8%,生殖知识为46.6%,性病知识为66.2%,艾滋病具体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28.1%~74.8%。文化程度越高或来沪越久家长的生殖知识和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P<0.05)。浦东新区家长生殖知识和艾滋病知识得分最高。家长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反对率分别为80.1%和92.7%,文化程度越高对性态度越开放(P<0.05)。48.4%家长对艾滋病人表示同情,41.1%认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有36.6%的家长认为要强制隔离该群体。 根据以上结果,提出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我国中小城市高中学生和城市边缘人群民工子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极有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思路应该为: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性教学方法为原则;同伴教育为主要方法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融入各科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2.健康教育时间要适当提前,建议将健康教育时间提前到初中或小学高年级,尤其是民工子弟,健康教育内容应与青少年年龄相适应。 3.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要良好的支持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在学校中推广应该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尚需加强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开发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