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型汽车悬架摆臂铸钢件的研制
【6h】

重型汽车悬架摆臂铸钢件的研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汽车悬架摆臂零件及其所用材质

1.3 贝氏体钢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钢铁材料的热孝电理

1.4 计算机模拟消失模铸造概述

1.4.1 消失模铸造的意义

1.4.3 消失模铸造模拟技术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新型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

2.1 新型贝氏体钢成分设计的基本要求

2.2 新型贝氏体钢合金元素的作用及成分确定

2.3 新型贝氏体钢的制备

3 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确定

3.1 实验过程

3.1.4 不同复合热处理工艺对实验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5 不同等温处理工艺对实验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6 力学性能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实验材料不同正火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3.2.2 不同回火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3.2.3 实验材料不同冷却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3.2.4 实验材料不同复台热处理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3.2.5 不同等温处理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4 汽车悬架摆臂的铸造工艺设计及优化

4.1 铸造工艺设计

4.1.1 铸造零件基本信息

4.1.2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1.3 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

4.2 模拟参数设置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初步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4.3.2 铸造工艺优化及模拟结果分析

4.3.3 后左轮架的一箱多件方案模拟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重要的承载和传力部件,对其行车可靠性和驾乘舒适性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主要采用锻造成型工艺生产,为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本文探索了采用铸造成型工艺生产该类零件的可能性。
  根据产品的工况分析和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贝氏体钢ZG20CrMnSiNi2Mo,并研究了其不同热处理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正火处理后实验材料的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在实验参数范围内随着正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组织中的M-A岛由块型逐步转变为条型,组织逐渐变细;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韧度随正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保温时间延长,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减少,冲击韧度逐渐增大,960℃×60-180min正火处理后实验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工艺回火处理后实验材料组织由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成。当回火温度为200-700℃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随回火温度升高不断减少,组织中的M-A数量较少,形貌已由条束状转变为弥散分布的点状和小块状,但仍保持原来的位向。当回火时间为0.5-6h时,材料的组织随回火温度的增加也有类似的趋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性先降低后升高。200℃×120min低温回火处理后实验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奥氏体化后,空冷和风冷的组织为条型粒状贝氏体,风冷组织比空冷组织进一步细化。油冷和水冷后的组织由板条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马氏体板条的宽度窄,残余奥氏体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上和板条间,与空冷相比,水冷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少。不同复合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表明,正火前增加高温回火、淬火、退火预处理工艺或通过超高温正火来细化晶粒提高韧性,能消除组织遗传性。不同等温温度淬火处理发现,等温温度为360℃时主要形成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此时实验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360℃不同时间等温淬火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材料组织中残余奥氏体量减少,实验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功有下降的趋势,不同等温时间淬火后,材料冲击断口形貌均属于脆性断裂,其断裂形式主要为解理+准解理。最佳等温处理时间为6-10min。
  对重型汽车悬架摆臂铸件的铸造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运用proE和AnyCasting软件对消失模铸造该铸件的充型过程及凝固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顶注式浇注系统和局部加冷铁的方法,两种产品均可获得合格铸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