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6h】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综述

1. 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由来及原理

1.1 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1.2 国内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情况

2. 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意义及重要性

2.1 降低粮食种植成本

2.2 降低养殖成本

2.3 提高农户综合收益

2.4 实现多点分散饲养,有利于疫病防控

2.5 实现粪尿资源化利用

2.6 实现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规模产业化经营

第二篇 松江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初步探索

1. 松江区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1.1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概念

1.2 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由来

1.3 发展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基础和优势

2.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建设情况

2.1 松江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

2.2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的建设条件及要求

3 小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

3.1 苗猪的选择

3.2 饲料营养

3.3 饲养管理

3.4 疫病防控

3.5 猪粪尿收集方法

3.6 养殖档案管理

4. 实践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取得的成效

4.1 实现生猪粪尿资源化利用,改善周围环境

4.2 降低化肥用量,改善土壤,实现农业增产

4.3 为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4.4 生态规范养殖,提高农产品品质

第三篇 松江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之思考

1. 与国外家庭农场之比较

1.1 以流转土地代替土地私有,突破土地权属关系,实现规模化经营

1.2 以专业公司服务代替社会化技术服务

1.3 以固定收入代替生产经营收入

2.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2.2 粪尿还田机械化程度低

2.3 农场主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尚需提高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力量薄弱

2.5 经营模式有待改进与提高

3. 推进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加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3.2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 畜牧业生态化设施设备的改造引进

3.4 提高农场经营者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是在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生猪生产,农场经营户既种植农作物又饲养生猪,将猪粪尿就近还田,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粪尿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并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直接良性循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拓展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松江区2008年5月开展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建设试点工作。在运行模式上,采取“政府扶持、农田配套、企业经营、农场饲养”的方法;在经营管理上,采用“龙头公司+家庭农场”的形式,龙头公司为农场主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即由生猪企业松林公司为农户提供苗猪、饲料、技术等服务,并向农场主支付代养费,农户不承担市场风险,保底收入。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作为农业生组织形式创新,是上海市松江区的首创,从08年开始试点,发展5家。09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培育了20家,截止到2010年1月,全区已建成投入运营25家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该模式在松江区近二年来的初步探索情况,发展条件和要求进行了总结,与国外家庭农场进行了简单比较,为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推广培育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今后如何继续推进和发展该模式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松江区在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推广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相关专家与领导的肯定。该模式找准了种养结合的“结合点”,解决了种植与养殖生产经营分离,粪尿还田利用难协调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种”、“养”结合,为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开创了新的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在上海地区具有积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