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毒中药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与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
【6h】

有毒中药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与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有毒中药的发展和应用

1.1.1 有毒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1.1.2 有毒中药的减毒方法

1.2 中药蟾酥的研究背景

1.2.1 蟾酥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1.2.2 蟾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2.3 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1.2.4 蟾酥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性

参考文献

2 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2.1 引言

2.2 分析方法学建立

2.2.1 实验动物与试药

2.2.2 药材及对照品的提取方法

2.2.3 血清样品的制备

2.2.4 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蟾酥入血成分的发现

2.3.1 原型化合物

2.3.2 代谢产物

2.4 入血成分的结构鉴定

2.4.1 蟾毒灵Bufalin

2.4.2 去乙酰蟾毒它灵(desacetylbufotalin)及其异构体:

2.4.3 19-oxo-bufalin

2.4.4 代谢产物3-epi-bufalin:

2.4.5 代谢产物3-epi-resibufogenin:

2.4.6 代谢产物M1和M2:

2.5 小结

参考文献

3 蟾酥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

3.1 引言

3.2 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3.2.1 药材和样品的制备

3.2.2 试剂和仪器

3.2.3 分析条件的优化

3.3 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3.4 蟾酥减毒机制的初步探索

3.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中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其中有毒中药在中医药应用领域占据着很重要地位,其在产生确切治疗作用同时往往又具有明显毒性,即具有毒、效双重性。因此,为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中药,必须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蟾酥是我国传统有毒中药,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强心、升压、镇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由于其毒性,故入药前需经加工炮制才可应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以及毒性不清楚等,严重阻碍了在临床上的更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分析手段研究蟾酥的体内物质基础。结合HPLC/ESI-IT-MS/MS和RRLC/ESI-Q-TOF-MS等检测手段为蟾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在给药后大鼠血清中,共得到24个蟾酥入血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包括19个原型成分和2个代谢物,为蟾酥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基础和思路。
  在已建立的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基础上,对蟾酥炮制减毒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比较分析药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得到15个差异的化合物,结合相关质谱数据库和文献报道结果,鉴定得到了其中13个物质。并对其中4个化合物进行相关文献的考察,发现蟾酥的毒性是由于其所含有某些化合物具有洋地黄类物质的作用以及表面的麻痹毒性,炮制后,化合物的量有所减少,则毒性也有所减弱,从而起到了减毒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