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脉安肽改善脑梗塞模型局部缺血及再通作用的机制研究
【6h】

脉安肽改善脑梗塞模型局部缺血及再通作用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脉安肽对小鼠脑梗塞模型改善局部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1.材料与方法

2.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脉安肽对血栓栓塞局部脑梗塞大鼠血管的再通作用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脉安肽是一种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其抑制微型猪股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同时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凝血酶在缺血性或出血性脑损伤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凝血酶与蛋白酶激活受体相结合发挥神经毒性作用。脑缺血病变主要通过活化凝血酶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PAR-1)而发生神经细胞的病理损伤。抑制PAR-1活化,可以减轻神经细胞坏死,增加脑血流,改善脑缺血。根据我们近期预初试验发现脉安肽抑制损伤局部新生内膜中凝血酶受体的表达,我们设想脉安肽是否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或PAR-1,减轻脑循环障碍后引发的脑组织病理变化,从而改善脑缺血,甚至使堵塞血管再通。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脉安肽干预是否可以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脑循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治疗脑梗塞提供新的理论与干预策略。在探讨脉安肽的血管再通作用,我们采用血栓栓塞模型,通过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时效观察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1.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分别给予脉安肽(4mg/kg),低分子肝素钙(3mg/kg)和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后1天和3天,各组小鼠进行旋转试验(rotarod test)测量运动功能的恢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处焦油紫(cresyl violet)染色测定梗死灶大小。PAR-1检测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分析PAR-1、CAT、Casp-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MDA采用MDA试剂盒检测含量。2.建立大鼠血栓栓塞模型,分别给予脉安肽(8mg/kg/h,4mg/kg/h,2mg/kg/h),给药后1小时内,进行血管成像,观察治疗作用。
  研究结果:1.脉安肽改善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诱导的脑缺血作用:干预3天后,脉安肽、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小鼠较生理盐水组小鼠rotarodtest,NSS均有显著改善,且脑梗死体积明显下降(110.06±9.27 mm3,117.01±27.20mm3vs243.40±35.68mm3,P<0.05)。PAR-1检测发现脉安肽和低分子肝素钙干预可抑制其表达,生理盐水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和脉安肽组分别是(2.03±0.28,1.74±0.46 vs1.47±0.2,P<0.05)。脉安肽和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减少MDA的产生,且提高CAT的水平表达,脉安肽的作用优于低分子肝素钙。在细胞凋亡方面,脉安肽和低分子肝素钙明显降低Casp-3的表达,提高Bcl-2/Bax的比值,而生理盐水没有作用。干预1天的小鼠,脉安肽和低分子肝素钙对脑缺血虽然有改善作用,但是和生理盐水组的小鼠并没有统计学差异。2.脉安肽再通大鼠血栓栓塞血管:采用不同剂量分别为8mg/kg/h,4mg/kg/h和2mg/kg/h对血栓栓塞的脑缺血大鼠进行干预后,发现中剂量脉安肽可以使血管明显再通,而且出血风险最小。大剂量药物干预后,出血现象明显增多,且导致死亡,而小剂量药物干预后,作用并不明显,提示脉安肽的干预最佳剂量是4mg/kg/h。
  结论:通过两种动物模型的干预研究,发现脉安肽较低分子肝素钙有更好的降低脑梗死区,改善脑缺血及部分血管再通作用,可能与抑制凝血酶受体表达、抗氧化,降低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