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六味地黄丸干预MNU诱导C57BL/KsJ-db/db小鼠胃癌风险的机理探讨
【6h】

六味地黄丸干预MNU诱导C57BL/KsJ-db/db小鼠胃癌风险的机理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DM与GC易患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检索策略及入选标准

2.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录入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纳入文献的一般描述概况

2. Meta分析结果

3. 亚组分析

4. 发表偏倚检验

讨论

1. DM增加GC风险的可能机制

2. DM与GC相关性亚组分析结果解释

3. 本次研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结论

第二部分 六味地黄丸对DM模型db/db小鼠GC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处理

4.本次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结果

1.六味地黄丸对db/db小鼠体重、血糖等的影响

2.病理学检查不同组别小鼠GC的发生

3.各组小鼠血清IGF-1及Insulin的表达水平

4.胃组织IGF-1,IGF-1R及InR mRNA的表达

5. 胃组织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

讨论

1. 六味地黄丸对DM小鼠血清insulin、IGF-1及小鼠胃组织IGF-1, IGF-1R及InR mRNA表达的影响

2. 六味地黄丸对DM小鼠胃组织IL-6 、IL-1β、IL-10、IL-18及TNF-α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的影响

结论

全 文 总 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已撰写或收录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患病率高且异质性强的慢性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慢性疾病为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近半世纪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M患者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其与GC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结论尚未确定。DM人群基数大,且存在大量的潜在患者,其与GC表现出的共同发病、相互影响可能对治疗和预防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探明DM与GC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在临床的筛查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DM与GC易患性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背景与目的:自1970年首次提出DM与GC存在相关性以来,已有多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相继报道DM与GC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目前关于二者相关性的研究报道出现降低、无关及增加三种矛盾的结果。因此,急需一个确切系统的评价综述及Meta分析获得最佳询证依据,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工具和GC预防策略。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收集DM患者GC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同时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没有语言和出版日期的限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质量评价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地域、不同DM类型、DM病程及对照组来源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所有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tata12.0软件实现。
  结果:25篇队列研究符合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异质性检验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 RR及其95%CI,结果显示 DM与 GC显著相关(RR=1.20,95%CI:1.12-1.2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趋势在男性(RR=1.15,95%CI:1.02-1.29)、女性(RR=1.29,95%CI:1.09-1.53)及Ⅰ型(RR=2.20,95%CI:1.45-3.35)、Ⅱ(RR=1.20,95%CI:1.12-1.31)DM患者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DM病程,地域差异,其他药物的使用及对照组来源对DM患者GC的发生风险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本结论在所入选文献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将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非DM患者相比,DM会显著增加GC的发生风险约20%,且该趋势在Ⅰ型DM及女性患者中更显著。
  第二部分:六味地黄丸对DM模型db/db小鼠GC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DM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小鼠GC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六味地黄丸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同批雄性2型DM模型动物C57BL/KsJ-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六味地黄丸组,隔周给予新鲜配制的MNU120ppm自由饮水20周诱导GC模型,21周起空白对照组及疾病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二甲双胍组及六味地黄丸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六味地黄丸,持续10周,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测量体重,空腹血糖,分离胃组织,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胃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IGF-1及insulin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组织IGF-1、IGF-1R及insulin mRNA和GC相关炎症因子IL-6,IL-1β,IL-10,IL-18,TNF-α及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六味地黄丸组与二甲双胍组类似,能改善血糖,降低体重,小鼠胃粘膜异型增生占10%,无肿瘤形成;疾病模型组小鼠异型增生占67%,2例(11%)胃肿瘤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能降低DM患者血清insulin及IGF-1的水平(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均能较显著降低InR及IGF-1R mRNA在GC组织的表达(P值均<0.05),仅六味地黄丸对胃组织IGF-1mRNA的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DM小鼠GC相关炎症因子1L-6,1L-1βmRNA的表达(P<0.05或P<0.01),六味地黄丸组TNF-α的相对表达量降低约58%,IL-10及IFN-γ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六味地黄丸可通过抑制db/db小鼠血清胰岛素及IGF-1的水平及GC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降低DM小鼠GC的发生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