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中眶下神经损伤情况的评估
【6h】

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中眶下神经损伤情况的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及符号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中骨折类型与眶下神经损伤情况的回顾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设备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完全性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旋转方向与眶下神经损伤情况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实验一 完全性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三维坐标系的建立及测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完全性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旋转方向与眶下神经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综述:颧上颌复合体骨折伴发眶下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

展开▼

摘要

目的:
  1.初步建立起一种可靠的眶下神经损伤测量办法。
  2.通过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病例的影像学和眶下神经检测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总结此类骨折不同损伤类型与神经损伤情况的相关性。
  3.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三维坐标系,建立颧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测量方法,量化不同类型骨折移位及转位的程度,为神经损伤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4.对Zingg B型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按照骨折块移动方向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总结不同骨折移位类型相应的神经损伤情况,分析骨折块移位对神经的影响,以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估。
  方法:
  1.收集我科自2014年至2015年的所有单侧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病例,剔除并发其他类型骨折的病例。按照Zingg分类对所有骨折病例进行分类。
  2.对所有病例健侧与患侧眶下神经支配区行感觉神经功能测定。应用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描述眶下神经损伤情况,AI值越大损伤程度越重。
  3.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神经损伤情况,初步评价骨折类型对神经损伤的影响。
  4.自单侧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病例中筛选ZinggB型颧骨体骨折病例。在3DMax软件中建立三维坐标系,以健侧镜像结果及解剖学标志点为基准,测定骨折块于空间内的位移与旋转。
  5.统计和分析不同骨折块移位及旋转方向时相应的神经损伤情况。
  结果:
  1.初步建立起眶下神经损伤测量办法,采用两点辨别觉与痛觉测定相结合,分三区十点进行测定。
  2. ZinggA,B,C型三种不同类型骨折痛觉测定结果显示:三种骨折中神经损伤情况存在差异(F=43.352,p<0.05),其中B型骨折AI值明显大于A型和C型(p<0.05),C型骨折AI值明显大于A型(p<0.05)。两点辨别觉AI值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提示神经损伤情况存在差异,其中B型及C型骨折AI值明显大于A型(p<0.05),而B与C型骨折间AI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 ZinggB型骨折中,痛觉测定结果显示:骨折块内转位组AI值较外转位组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点辨别觉两组间测量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1.眶下神经损伤为颧上颌复合体骨折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按照Zingg分类,不同骨折类型对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排序为B>C>A。
  2.在ZinggB型骨折中,骨折块外转位较内转位对神经损伤更为严重。
  3.本研究测定眶下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变化,采取定点分区,两点辨别觉结合痛阈的测量办法。初步建立了可靠、可重复的眶下神经评估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