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口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分布研究
【6h】

长江口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1长江口

1.1.1长江口生境特点

1.1.2长江口潮汐特点及潮汐和生物分布的关系

1.2鱼类早期资源研究进展

1.2.1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进展

1.2.2鱼卵仔稚鱼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2.3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1.3长江口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1.3.1长江口鱼卵仔稚鱼分布特征

1.3.2长江口鱼类资源变动情况

第二章长江口仔稚鱼种类组成月间变化及群落结构特点

2.1 材料与方法

2.1.1调查站位分布

2.1.2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2.1.3数据处理

2.2结果与分析

2.2.1种类组成

2.2.2生态类型组成

2.2.3优势种

2.2.4 分布密度和分布范围

2.2.5多样性

2.2.6群落结构

2.3讨论

2.3.1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及生态类型组成

2.3.2群落结构及优势种

2.3.3多样性

第三章长江口仔稚鱼涨潮、落潮种类组成及分布比较

3.1材料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类组成

3.2.2 分布特征

3.2.3 优势种组成

3.2.4 主要优势种分布

3.3讨论

3.3.1 不同月份仔稚鱼种类及数量变化

3.3.2 不同月份仔稚鱼分布差异

3.3.3 不同潮汐仔稚鱼分布差异

第四章主要优势种涨、落潮分布比较及与盐度的关系分析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涨落潮盐度变化

4.2.2鮻分布与盐度的关系

4.2.3香斜棘(魚銜)的分布

4.2.4香斜棘(魚銜)分布与盐度的关系

4.2.5睛尾蝌蚪虾虎鱼的分布

4.2.6睛尾蝌蚪虾虎鱼分布与盐度的关系

4.3讨论

4.3.1主要优势种分布和潮水的关系

4.3.2盐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关系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探明长江口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以及优势种分布情况。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北纬30°52.000'到31°38.000'和东经121°50.000'到122°34.000'),鱼类繁殖盛期进行出海采样,调查利用底拖网渔船,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1-7-91)使用浮游生物网(I型)(网长175 cm,网口内径50cm,网口面积0.2 m2,网目0.505 mm),在各站点进行水平拖网,每站拖网10 min,拖网速度2 nmile·h-1,用网口流量计计算滤水体积。采样在涨、落潮各进行2次,采集到的标本现场进行初步处理,用95%的酒精保存,回实验室后对样品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 各个位点的水温(T)、盐度(S)、溶解氧(DO)、pH等环境数据利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YSI Pro plus)进行现场测定,水深(D)和流速分别利用ADCP和流速仪进行测量。对不同站点采集的仔稚鱼样品用显微镜(OLYMPUS SZ61)进行形态观察,体长测量,并进行初步鉴别,分类后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仔稚鱼的种类进行鉴定。 1.长江口仔稚鱼种类组成月间变化及群落结构特点 仔稚鱼样品隶属于11目14科29种,其中鲈形目最多为13种,其次为鲤形目6种,其余9目均小于2种。4月为4目7科7种,5月为5目7科10种,6月仔稚鱼种类最多为9目12科21种。4月~6月种类更替率均在60%以上,3个月仔稚鱼种类变化显著。优势种差异也较大,其中4月绝对优势种为鮻(Liza haematocheila),5月绝对优势种为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6月无绝对优势种,3个月份无共同相对优势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6月显著高于4月和5月,4月和5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3个月无显著差异。生态类型组成:4月半咸水型比例最多,占99%以上,淡水型和沿岸型占比例较少,近海型没有出现。5月半咸水型占88.36%,淡水型上升为10.02%,沿岸型比例也有所上升仍较少,近海型出现但比例不足1%。6月淡水型最多占53.81%,其次为半咸水型为43.95%,沿岸型和近海型仍较少。4月~6月半咸水型所占比例都较高但是逐渐减少,淡水型比例逐渐增多。4月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北支水域,中心区域密度为1.59 ind?m-3,5月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南部海域,中心区域密度0.41 ind?m-3,6月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东部海域,中心区域密度0.73 ind?m-3,结果表明:4月~6月仔稚鱼分布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将种类和站点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在30%水平上可以分为3个类群,分别以4月优势种鮻为代表种;以5月优势种香斜棘?为代表种;以6月相对优势种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为代表的三个类群。从不同的层面对3个月份仔稚鱼进行分析表明:长江口4月~6月各月份仔稚鱼种类组成、分布范围、优势种、生态类型、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均存在差异。 2.长江口仔稚鱼涨潮、落潮种类组成及分布比较。 5月涨、落潮和6月涨、落潮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比较显示:5月仔稚鱼共10种,其中涨潮6种,落潮9种,涨落潮共有种为5种;涨潮香斜棘?IRI值为2826.09为绝对优势种,相对优势种为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落潮相对优势种有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和贝氏?,斑尾刺虾虎鱼为涨落潮共同相对优势种。6月份贝氏?、凤鲚(Coilia mystus)、鮻和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为相对优势种。6月仔稚鱼共21种,其中涨潮19种,落潮10种,涨落潮共有种为8种;涨、落潮均无绝对优势种,其中涨潮贝氏?、凤鲚、阿部鲻虾虎鱼为相对优势种,落潮贝氏?、鮻和凤鲚为相对优势种,贝氏?和凤鲚为涨落潮共有相对优势种。仔稚鱼涨、落潮分布比较显示:涨潮分布密度和分布范围均大于落潮。结果表明:涨、落潮采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涨、落潮分别采样能较好的反应仔稚鱼的分布情况。 3.主要优势种涨、落潮分布比较及与盐度的关系分析 通过绘制等盐线图表明:从4月~6月低盐度范围不断扩大,长江口冲淡水作用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口中部向东的海域。经过分析比较鮻4月、5月、6月涨落潮分布范围和密度发现,鮻仔稚鱼主要于4月出现在长江口北支水域,涨、落潮分布区域和分布中心无明显差异,中心站点密度都较大,分别为1.38 ind?m-3和1.80 ind?m-3,涨落潮中心主要在19的等盐线上。5月获得鮻较少,涨落潮都分布在长江口南部,分布区域盐度在2~15。6月涨、落潮鮻均分布在长江口北支,分布区域盐度为10到15。结果表明鮻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北支盐度为10~20的区域内。5月绝对优势种香斜棘?,涨潮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南部海域,分布中心站点密度为0.51 ind?m-3。盐度为8~15的区域内。落潮只有一个站点有分布,密度为0.01 ind?m-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