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患病和健康绿海龟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6h】

患病和健康绿海龟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绿海龟(Chelonia mydas)血液学研究进展

1绿海龟血液学研究

2 绿海龟常见疾病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 绿海龟血液学研究对临床诊治绿海龟疾病的意义

第二章 绿海龟健康幼体心肝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温度对绿海龟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旋尾线虫对绿海龟幼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课题资助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首先对绿海龟的血液学研究现状做了综述,总结国内外绿海龟养殖和野生绿海龟血液学的研究,归纳了绿海龟的血细胞研究现状和血液生化研究的进展。结合绿海龟常见的生理病理变化,综述了疾病和生理活动对绿海龟血液生化的影响。通过采集上海海洋大学攀世水族宠物健康中心收治的幼体绿海龟静脉血液进行血生化检测,首次提出了人工养殖健康幼体绿海龟的心肝肾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研究结果发现野生个体的生化指标与人工养殖的绿海龟差异较大,谷草转氨酶(P=0.002)、白蛋白(P=0.015)、碱性磷酸酶(P=0.010)、谷丙转氨酶(P=0.010)等均有明显差异,人工养殖绿海龟除碱性磷酸酶与年龄呈负相关外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生化指标上差异不显著。 分别在15℃、20℃、25℃和30℃水温养殖幼体绿海龟60天,研究温度对绿海龟心肝肾等17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功能指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25℃时浓度最大,分别为3.83±0.30 mmol/L、0.60±0.08 mmol/L、2.08±0.1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肌酸激酶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肝功能指标中,白蛋白和总蛋白浓度随着温度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在25℃时达到最大值6.47±0.66 g/L和36.33±1.96 g/L,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都不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P>0.05);肾功能指标中,尿酸和血肌酐浓度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尿素氮不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综合温度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规律,绿海龟在25℃左右储能物质消耗最少。25℃能够作为绿海龟最适生长温度,以方便保育饲养的管理。 通过研究被旋尾线虫感染的绿海龟血液生化指标,发现绿海龟被感染后血液生化指标除谷草转氨酶外未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另外,嗜酸性粒细胞较未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的现象中也能推断寄生虫的感染。

著录项

  • 作者

    成奇;

  •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 学科 临床兽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潘连德;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远动技术;
  • 关键词

    健康; 绿海龟; 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