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长江口凤鲚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6h】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长江口凤鲚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 言

1.1鱼类生物学研究

1.2鱼类耳石研究概况

1.3 凤鲚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2.1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长江口凤鲚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生长

3.1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1讨论

第四章 长江口凤鲚耳石微化学及其生活史初探

4.1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项目来源: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硕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凤鲚(Coilia mystus)俗称凤尾鱼、小鲚鱼,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主要栖息于河口及邻近水域。我国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是长江口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等原因,长江口凤鲚资源已出现衰退。为更好的保护利用凤鲚资源,本文从年龄结构、生长特性、生活史类型以及仔稚鱼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2014年4月~8月于凤鲚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 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1.63×10-5L2.75(n=124, R2=0.935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205.85[1-e-0.48(t+1.02)],Wt=38.31[1-e-0.48(t+1.02)]2.75。体长生长速度曲线不具拐点;体重生长速度的拐点年龄为1.11龄,与最小性成熟年龄一致,拐点年龄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31.02 mm和11.05 g。结论认为,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低龄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体型有变小趋势。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凤鲚资源,应在拐点年龄之后进行捕捞。
  2.长江口凤鲚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生长
  2014年4~8月于凤鲚的主要繁殖期在长江口采集仔稚鱼103 ind。分析凤鲚仔稚鱼样本得出日龄范围为5~48 d,其体长在4.20~26.21 mm之间。为研究长江口凤鲚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生长,测定了凤鲚仔稚鱼(5~48日龄)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变化,其变化分为3个阶段(5~11日龄,12~30日龄,31~48日龄)。不同日龄体长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5)。耳石早期发育研究发现耳石长、耳石宽随鱼体的生长而增长,在17、19日龄之后其生长速率增大约2倍。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耳石长、耳石宽与日龄的关系,发现二者异速生长的拐点均出现在19、20日龄,拐点前为慢速生长,之后为快速生长。研究发现凤鲚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耳石形态有较为显著的改变:卵黄囊期、前弯曲期为圆形;弯曲期耳石长的生长大于耳石宽的生长,耳石逐渐变成椭圆形;耳石变成稳定形态后,耳石长宽比基本保持稳定。
  3.长江口凤鲚耳石微化学及其生活史初探
  为了解长江口凤鲚生活史特征,本文于2015年8月在长江口采集凤鲚样本。采用激光烧蚀联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进行耳石锶和钙元素测定。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凤鲚具有两种不同生活史类型,一类具有明显的洄游习性,另一类洄游习性不明显。两类生活史类型既有特性又表现一定的共性。共性为早期都为半咸水生活;特性为一类生活史类型表现为较为复杂的生活史即具有洄游习性,其耳石锶钙比值表现为产卵、孵化时的半咸水生活习性以及生长发育时海水生活习性。另一类生活史类型表现为锶钙比值较平稳为7.00左右,反映出半咸水生活的习性,并未表现出洄游习性。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史类型反映了凤鲚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存策略,这也说明长江口可能存在定居生活的凤鲚类型。本文旨在从耳石微化学探讨长江口凤鲚生活史类型,为今后凤鲚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工养殖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