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本·权力·国家——由民间传说《刘三姐》的演变观1949后国家权力的实践
【6h】

文本·权力·国家——由民间传说《刘三姐》的演变观1949后国家权力的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引言

1.1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

1.2行政网络层面的研究

1.3反思性监控层面的研究

1.4本文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语境分析

2.1阶级学说

2.2文本人语境

2.3文本小语境

2.4人小语境之综观

第三章剧本文本分析

3.1文本的演变

3.2选择性的叙事策略

3.3情节化的策略

3.4语言使用的策略

第四章舞台文本分析

4.1民间传说搬上舞台

4.2纪念仪式

4.3体化实践

第五章余论

5.1结论

5.2余思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著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刘三姐是早自唐时代就流传的一段关于一位能歌的奇女子的爱情故事。1949后,这个民间传说被提上时代的议程,频频以各种剧种的形式进行改写和排演,至1961年《刘三姐》电影的出品,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由朴素的爱情故事到尖锐的阶级话语的表达工具的完全转变。为什么刘三姐的民间传说会被提上时代议程,被赋予阶级斗争的内涵?为什么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可以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在各地竞相上演?刘三姐民间传说的演变中折射出了1949后民族国家怎样的一个构建逻辑?刘三姐剧本文本和舞台文本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套权力技术在支撑其运作?这些问题是笔者在文中努力回答的。 基于此,刘三姐民间传说的演变被纳入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在1949后的中国进入了民族国家时代——这个学界普遍默认的理论假设下,笔者侧重于反思性监控层面,着力于国家对信息的编整与控制的权力实践的探讨。吉登斯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为笔者提供了一个反思该形态下国家、社会关系的方向;福柯的规训权力视角为笔者切入对规训话语即阶级话语的生产,阶级话语对日常话语形塑策略的分析提供了概念工具;而格尔茨力主的文本解读,则是本文探索文本意义的根本驱动,是本文的研究方法也是主要的书写模式,笔者希望借助细致的文本分析在文本—权力—国家之间找到一个关联。 研究发现:在刘三姐剧本文本中,选择性的叙事策略、情节化的策略和语言使用的策略使国家倾力构造的规训的阶级话语体系得以巧妙的构建,但这套娴熟的规训话语的生产本身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其中有朝向标准的反复的摸索;在刘三姐舞台文本中,纪念仪式和体化实践这两种权力技术的使用,则从更精细的层面塑造了规训的身体,促成了民众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二合为一;而国家借地方性知识构建规训话语、规训身体的技术在刘三姐文本中的反复使用,不仅使国家权力更为“经济化”地运作,且极大地促进了权力的再生产,国家的阶级话语和阶级认同在民众那里固化且内化;此外,权力之于反思性监控层面运作的同时,行政网络的建设层面的努力一直相依相伴,权力的主体——国家一览无遗。 文末,笔者提出了国家动员、社会的纬度、记忆对比研究几个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民族国家的构建逻辑、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笔者由刘三姐民间传说的演变观民族国家构建的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权力实践过程的揭示,而所获得的国家通过阶级话语的构建实践权力的解释,仅是提出一种可以引起争论的可能的意义,给他人的研究以对话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