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牧溪《潇湘八景图》中的消解性特征
【6h】

牧溪《潇湘八景图》中的消解性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超以象外——消解性在画面经营中的体现

第一节牧溪的《潇湘八景图》

第二节消解性在构图中的体现

第三节消解性在物象中的体现

第二章消解性在技法运用中的体现

第一节“墨”的纯粹表现对“笔”与“色”的消解

第二节对江南泼墨山水传统的整合

第三章消解性之下的美学彰显及启示

第一节禅性之美的生成

第二节禅性精神的体现

第三节消解性对水墨画创作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展览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宋代禅僧画家牧溪的《潇湘八景图》是一组风格极为独特的画作。其使用单纯的墨的表现,将生活中平凡悠淡的江南小景以剪影般虚幻的面貌溶化进一片氤氲的山光雾气中,画面空盈、淡素、朦胧,浸没在一片变幻灭没的禅意之中。其极度简化的样式和有别于传统山水画审美经验模式的纯视觉化特征是为中国山水画史中的一个特例。 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有赖于其贯穿画面构图、物象描绘以及笔墨、造型技法各部分中的一系列具有消解性特征的处理手法,使得画作在最终的美学表述上显现出一种空盈悠淡的禅性之美和消除了界限框制后的自由与顿悟的禅宗精神,而禅宗的美学与精神本身也正具备了一种消解性的特征。 本文以这种“消解性”作为切入点和主线,对牧溪《潇湘八景图》从画面经营、技法运用、到美学表述由表及里的进行剖析,考察这种消解性是如何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在画作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同时作为一种与禅性相联系的美学、精神特征呈现于画作之中的。以期从一个画者的角度,以此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这组沉寂于中国山水画史中的神奇之作,研究其艺术风格及美学品格。并且,从这种“消解性”在画面处理与创作手法上所发挥的作用中得到对水墨画创作的有益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