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革后期《朝霞》短篇小说研究
【6h】

文革后期《朝霞》短篇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文革后期”的定义及“生活政治”的兴起

第二节 “现代性”视域下“文革理想”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对人的塑造

第二章《学习与批判》与《朝霞》短篇小说的互文性研究

第一节从“路线斗争”到“影射文学”

第二节“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主题与文学表现之间的“张力”

第三章《朝霞》小说的特点及叙事策略

第一节《朝霞》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文革意识形态”进入《朝霞》》小说的方式

第四章《朝霞》短篇小说的历史资源

第一节延续了十七年文学中“工人身份”的塑造

第二节五十至七十年代短篇小说在结构主题上的异同

第三节《朝霞》小说结构语义层面的继承因素

后记:文革“政治美学”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文革后期《朝霞》短篇小说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当时主流意识形进行了话语分析,在乌托邦心态、意识形态的层面上阐明了《朝霞》短篇小说的独特性和造成它同以前文本断裂的原因。借鉴“中断”“突变”的史学研究模式,侧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文革后期的理论思潮对直接把日常生活政治化的文学产生的作用,同时在对文本的解读中运用类似“长时段”的研究方法把文本形态的转变看作一种自然的,连续性的历史过程。文章认为,文革文学在文学形态上无论如何极端,实际上是埋藏在思想革命里的种子自然结出的果实,它无法割断历史。它表面“异质性”掩盖下的其实是左翼思潮无法解答的两难命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