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遗民文人魏耕、祁班孙研究
【6h】

明遗民文人魏耕、祁班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魏耕、祁班孙本人著作的版本流传

二他人记载魏耕、祁班孙事迹的文献

三对魏耕等人生平的研究成果

四有关魏耕、祁班孙文学作品的评价

第二章 事迹考辨

第一节 密谋考

一魏耕复明集团成员的划分

二祁氏昆仲与魏耕的关系

三钱谦益、屈大均为魏耕集团秘密谋划

四魏耕究竟为何人效命

第二节 被难考

一对通海案的几点补充

二张杉营救祁班孙

三祁班孙的边塞生活

四昼林禅师的最后生涯

第三章 文学研究

第一节魏耕、祁班孙的文学主张

第二节魏耕诗作研究

一关切时事,以诗证史

二 “学杜”与“学李”之辨

第三节 祁班孙诗作研究

一寄赠诗:家风与亲情

二戍所诗:反思与悲悯

附论 山阴祁氏家族成员关系

附图 山阴祁氏家族成员关系图

附表 明亡后魏耕祁班孙历年大事合表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魏耕(1614-1662),原名璧,字楚白,一字白衣,归安(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末诸生。祁班孙(1633-1673),字奕喜,山阴(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人,祁彪佳之幼子。魏耕于明亡后奔走江湖十余年,结交志士,在祁班孙的帮助下,为抗清的张煌言等积极献策,图谋推翻满清统治并恢复明朝。他们的努力以失败告终,魏耕就义于杭州,祁班孙发配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其余受牵连者百余人。魏、祁二人的作品集在禁毁之列,故而少有流传,而他们当时的文学声名在今日也几近湮没,鲜有关注。本文试图站在客观的角度,坚持“从文献出发,从文本出发”的原则,通过研究魏耕、祁班孙二人之作品,兼以各类史料、笔记、研究成果,重点对其中互相矛盾的种种说法进行比较、分析,辨其伪,取其信,梳理史实,考订其生平、交游、活动,分析其文学观点、风格、心态,重现其为人与风貌,并使其在文学与历史两方面得到更多应有的关注。在事迹方面,针对“钱谦益、屈大均为魏耕集团出谋划策”、“魏耕究竟为何人效力”、“祁班孙逃禅始末”等历来被忽视或误解的问题,得出独特而具说服力的创见;在文学方面,对魏耕“诗以证史”、“宗李白还是宗杜甫”等问题,及祁班孙作于戍所的平民诗,都加以着重分析,并取得成绩。结合事迹与文学两方面来看,魏、祁一生中对民族大义的坚持,影响他们形成“实用”、“救时”的文学观;而他们的作品中又处处体现其忧国与忧民的思想精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