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特点及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6h】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特点及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及中医证型与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腹部B超等方面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2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及舌脉象的统计分析推测出中医证候规律特点,并通过高级职称中医医师参考慢性肝炎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腹部B超等临床资料,对中医证型与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
   1.126例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53,P=0.026),提示慢性丙型肝炎相关中医证型在性别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女性肝肾阴虚证较多见,而男性湿热中阻证、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较常见。中医证型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64,P=0.012),提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一定的差异。青年人多见肝郁脾虚证(45.7%),正虚邪恋证(15.2%),中老年人多见肝肾阴虚证。
   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89个症状、体征中,症状、体征明显的是:烦躁易怒(44.17%)、倦怠乏力(41.79%)、口干(32.80%)、面色萎黄(26.45%)、多梦(25.66%)、健忘(23.28%)、小便发黄(23.01%)、眼花(22.48%)、口苦(21.69%)、五心烦热(21.42%)。
   3.126例慢性丙型肝炎舌暗,有瘀点或舌下暗为主要舌象,共77例,占61.6%;苔黄、腻也比较常见,分别为55、33例,占44%、26.4%,提示CHC患者有湿热之邪侵袭。脉象以弦细、弦细滑为主,分别为40、34例,占32.52%,27.64%。
   4.12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肝肾阴虚证占54例(42.86%),肝郁脾虚证占43例(34.13%),正虚邪恋证占11例(8.73%),瘀血阻络证占6例(4.76%),肝气郁结证占5例(3.97%),湿热中阻证占4例(3.17%),脾肾阳虚证占2例(1.59%),心肾阳虚证1例(0.79%)。本研究以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为主;实证偏少,其中瘀血阻络证、肝气郁结证为主要证型。但是湿热、瘀血证出现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多个中医证型中。
   5.慢性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在.ALT水平上从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证、正虚邪恋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中阻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4,P=0.175)。中医证型在ASI水平上从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证、正虚邪恋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中阻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4,P=0.031),进一步两两比较,正虚邪恋证与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气郁结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49,0.042),由高到低依次是正虚邪恋证、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肝气郁结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23、0.014、0.011),由高到低依次是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中阻证。ALT/AST比值、T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C中医证型的CHE、ALB值均数都在正常范围,CHE水平上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中阻证、正虚邪恋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48,P=0.856)。ALB水平依次为:湿热中阻证、正虚邪恋证、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1,P=0.237)。
   6.慢性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在HCVRNA水平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正虚邪恋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阻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25,P=0.438)。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医证型与病毒载量无直接相关性。
   7.此次调查腹部B超轻度患者人数较多,占56.6%,中度患者人数占29.25%,重度患者人数占14.1%,各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位在肝、脾、肾,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气滞,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正气亏虚;中医证型与AST水平有密切关系,而与ALT、ALT/AST比值、Tbil、ALB、CHE、HCVRNA、B超无明显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