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基于新时期以来社会变化的思考
【6h】

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基于新时期以来社会变化的思考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作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指导思想。然而,男女平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体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男女平等不仅指妇女在各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法律权利,而且更强调妇女在社会建设中履行与男性平等的义务,并在一段时期内表现为男女在一切方面都相等的平均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市场经济以自由竞争和效率原则为由排斥男女在结果上的平等,并以女性在生理上的“弱势”为由排斥女性就业。此外,市场化与多元化的发展催生了社会群体的分化,性别群体也不例外,这就使得作为妇女解放的目标的男女平等受到强烈质疑甚至否定,从而形成新的理论困境:既然差异如此多样,那么我们将如何实现平等?
   虽然社会性别理论的引入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分析男女平等问题有很大帮助,并出现了许多以此为分析框架的文章,以性别公正代替男女平等的提法也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就是要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而平等则是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前提。因此,在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重新思考男女平等的问题依然非常重要。现有的关于男女平等和性别公正的讨论大都认为平等含有平均的意义,因而主张用“公正”来代替“平等”以规避平等的固有缺陷。但这种提法并没有根本解决男女平等在新时期的困境。
   笔者认为,既然对男女平等的质疑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而这恰好是改革开放的起点,那么,本文就从质疑开始,通过回顾建国后我国男女平等的理论和实践找出质疑的关键内容,再结合当前市场化背景下对男女平等的新挑战,并通过对比发现质疑与挑战背后的实质问题。第一章主要探讨为何在80年代重新出现对男女平等问题的讨论,以及80年代对男女平等的新探索;第二章主要分析理论转向的一系列问题,如为何在90年代出现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的转向?当前性别公正都讨论了哪些内容?这些讨论对男女平等又有什么意义?第三章则结合第一、二章的分析,指出男女平等在理论演化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具体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