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6h】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国内外研究背景

第二章大城市碳源碳汇的研究方法

2.1碳源碳汇模型研究

2.1.1全球碳循环模型

2 1.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型

2.1.3大城市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型

2.2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碳源的计算

2.3人口所产生碳源的计算

2.4城市绿化和农作物的储存量和呼吸量的计算

2.4.1城市绿化碳储量的研究

2.4.2城市农作物碳的储存量计算

2.5城市土壤对碳的储存量和呼吸量的计算

2.5.1城市土壤碳储存量的计算

2.5.2城市土壤碳呼吸量的计算

第三章上海市碳源碳汇平衡分析

3.1研究背景、范围和影响因素的确定

3.2上海市化石燃料消耗和释放CO2的结果分析

3.3上海市人口变化所引起碳呼出量变化的分析

3.4上海市城市绿化和农作物对碳储存量和呼吸量影响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3.5上海市城市用地变化对土壤中碳储存量和呼吸量影响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3.6上海市碳源和碳汇平衡结果的时间序列分析

3.7 上海市 1995、2000和2003年碳源碳汇的空间分析

第四章促进大城市碳源和碳汇平衡的对策措施

4.1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绝对量

4.2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4.3合理保护耕地,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的比例

4.4实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

4.5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实施科学的形态规划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旨在构建大都市碳循环的研究框架,提出城市碳通量的计算方法.因此人体的呼吸、人类经济活动所燃烧的化石燃料、人工种植植被和土壤等产生碳源和碳汇量的变化是该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城市碳通量变化的大势,该研究主要建立在历史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对碳释放和摄取当量进行折算,从而对促进城市的碳源碳汇平衡提出对策和措施.文章以上海市的碳源碳汇作为研究实例,研究了1994~2003年上海市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城市化进程发生较大变化的历史阶段,人口、能源消耗、土地利用和城市植被的变化所引起的城市碳源碳汇变化.经过估算:人口的变化增加了104.45万吨碳源量;能源消耗增加了1207.52万吨碳源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减少了27.04万吨碳汇量;城市绿化的增长,增加了192.1万吨碳汇量.通过对1995年、2000年和2003年航空遥感资料解译,借助GIS技术分析了人口和植被的空间变化.得出上海市仍处于向大气排放碳源的过程,化石燃料和人体呼吸因素占上海市碳源量的98%,但上海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从经济增长和CO<,2>的排放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上海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注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关系,使上海市万元GDP净碳源量由1994年的1.44下降至2003年的0.65.该文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市未来十几年的碳源和碳汇平衡,提出了通过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战略和产业结构比例,将上海市的碳源量控制在5200万吨;而通过植被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调整,使上海市碳汇量递增到.3300万吨.至2020年上海市的净碳源量为1900万吨,比2003年递减一半.因此,上海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对类似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减少CO<,2>的排放具有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