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知识与政治互动关系之考察
【6h】

汉代知识与政治互动关系之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秦汉之际的政治与知识界

一、秦政与东方士人的内在思想冲突

二、“焚书坑儒”再辨析

三、秦末政局下的士人

第二章汉初政治演进与知识阶层

第一节“布衣将相之局”下的知识阶层

一、“布衣将相之局”的兴起

二、“布衣将相”的政治资源与传统

三、“布衣将相”的文化底蕴与士人境况

第二节汉初文化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黄老与儒学的对立

一、关于“无为”

二、“长者”与“王者师”

三、“家人言”

四、汉初权力结构与黄老兴盛

第三章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士人的政治走向

第一节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下的士人命运

一、汉初诸侯宾客之盛

二、东方政策

三、淮南之狱

第二节内外朝下的士人

一、丞相选士

二、“天子宾客”

三、从内外朝看士人的政治空间

第三节“独尊儒术”的学术政治意义

第四节阿世与避世:隐逸之士的政治文化生态

第四章“汉家制度”的政治定位及理论透视

第一节“汉家制度”的意义及政治取向

一、关于“汉家”:“官天下”与“家天下”

二、“承秦”与“继周”

三、“王”与“霸”

第二节道统与法统:国家政权的理论化与合法化问题

一、“受命”与“功德”

二、“革命”正当性的背后

三、从陆贾到董仲舒:理论的建构

第三节德政与法政:伦理政治的新发展

一、“治身”与“治心”:重拾伦理关注

二、“积德”与“去恶”:政治积累的重要性

三、管制与教化

第四节“为君之术”的省察与“为吏之道”的转型

第五章西汉政治演进中的经学及知识分子

第一节推故与出新:西汉“经学时代”的到来

一、从滥觞到巨流:“经学时代”之起

二、官学之路:五经博士与通经入仕

三、“新王”与“旧典”:“通经致用”下的政治设计

第二节明堂问题

一、关于明堂

二、春秋战国政治中的明堂轨迹

三、汉初以来不同派别的明堂观念

四、从明堂之议到尊儒改制

五、禘祫和辟雍:明堂与太学问题

第三节齐鲁学之争与武宣政治

一、齐学、鲁学意义辨证

二、鲁地学者的被排摈与政治转型下的《公羊》大兴

三、武帝朝政治中的《谷梁》学与太子党

四、“守文”立场与合法性:昭宣之世的政治与学术

第四节王莽“改制”与经学发展

一、“改制”思潮与“更受命”

二、王莽代汉

三、“法古”的失败

第六章东汉儒学与政治发展

第一节“汉室中兴”与政治文化走向

一、“儒者气象”

二、“人心思汉”与“汉家旧制”

三、“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节知识与权力结合下的豪族政治

一、由“质”到“文”:官吏政治性格的转变

二、世官与学术:世家大族的诗书传家

三、“门生故吏”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三节从谶纬到“国宪”:政治演进下的文献神学化

第四节政治推引下的士风变迁

一、政统与学统关系的新调整

二、太学与太学生:从显要到清流

三、游学与清议

四、“党锢之祸”

第五节鸿都门学

第六节今文官学的衰落与今古文的合流

一、今古文经学意义辨证

二、东汉的“古学”兴盛与今古文之辩

三、“郑学”的出现与经学的融合

第七章“知识化”与统治集团的政治性格

第一节官员知识结构的改造:文法吏、军功吏、经术吏

一、文法吏的知识结构、政治性格与专制政治的运作

二、文法吏与军功吏的矛盾及政治空问的占据

三、从知识背景看文法吏之敝与经术吏的政治介入

四、汉专制政治中的文法吏与经术吏

第二节选官制度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三节“春秋决狱”与政治精神

一、对秦政改造的要求与儒家“春秋决狱”的出现

二、儒家精神对律令系统的改造

三、“春秋决狱”是传统政治的内在精神要求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摘要

就中国帝制时代而言,汉代是知识与政治的发展奠基期,在历史演进中开启了知识与政治的新样式,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汉王朝建立后,在对秦的政治文化反思中带来了如下的后果,一是对于文化开始了重视,学术的向前发展使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