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6h】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内容摘要

导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说明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 现代社会与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 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二节 问题提出的依据

一 新课标的方向

二 现代教学论关于教学的论述

三 多元智能的启示

第三节 问题说明

第二章 交往教学及其他

第一节 交往教学文献综述

第二节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理论基础

一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 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作文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

二 建立合作性学习机制为基本教学策略

三 以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为基本的教学环境

第四节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主动性原则

二 激励性原则

三 平等性原则

四 互动性原则

第五节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研究目的

一 在学生的多边、多向的交往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在生师交往中,增强生师情感交融,发挥学与教两方面积极性

三 在良好的交往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四 在学生的多边、多向的交往中,加速主体社会化

第三章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研究

第一节 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 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

二 作文教学中的误区

第二节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定义及交往类型

一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定义

二 课堂组织形式

三 课堂作文教学中交往娄型及研究价值

第三节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 普通环境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二 网络环境下并往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第四节 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价值

1、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2、指导方式上的变革——变教师单向指导方式为学生多元化互动方式

3、变“痛苦作文”为“快乐作文”

4、变单纯作文训练为综合能力提高

5、变重视学习结果为重视作文过程

第五节 研究成果及结论

一 研究成果

二 几点结论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交往”。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交往教学”和“对话”理论为指导,结合现行新课程标准,以“交往”、“对话”为作文教学的载体,在师生交往互动和生生交往互动中,激发学生怍文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丰富性和生动性,以此探讨作文教学。我们把教学中的交住分为①师生交住②生生交往③学生与自己交往④学生与网络交往。认为无论在普通环境下还是网络环境下,交往式作文教学都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怍文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在重点中学高一两个班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将学生的前后成绩进行对比,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分上升了2-5分;及格率上开到100%;优秀率也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实验的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同时,我们还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本作文教学方法所获得的直接效果。从调查结果看,93.17%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90.53%的同学认为谚教学方法能形成他们的良好个性;在平时习作和考试作文中学生中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层出不穷。学生普遍对本教学方法较感兴趣,认为的确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对个性的成长极为有利。 实验中我们还欣喜发现,以住沉闷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他们完全处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与老师、同学交流积极而大方。作文中表达的情感真实,不矫情,不虚伪,在与同学的交流、评改中学生也深深感到虚情假意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要做到我手写我心方能写出真情。学生也变得充满自信,具有创造品格,勇于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敢于质疑,不盲从;对作品的鉴赏性、批判性阅读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学生从他人文章中也汲取了养分,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出生命活力,勇于向生活挑战,同命运抗争; 总之,课堂交往式作文教学以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他不仅可用于作文教学,其他课型乃至所有学科都可推广使用,其实效性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