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俗视野中的历史文化景观区整体保护研究——以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
【6h】

民俗视野中的历史文化景观区整体保护研究——以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袁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引言:内在民俗精神——民俗保护中的核心因素

(一)理性·自我·自由——传统民俗对现代人文化心理的满足

传统民俗实用价值的减弱

传统民俗对现代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

历史感传递的心理基础

小结

(二)真实性——传统精神的当代体验

真实性原则内涵的发展

中国传统对历史真实性的认识

外在与内在真实性的结合

真实有赖于整合

真实有赖大众的参与

小结

(三)脱离生活的城市名片——清河坊早期保护中的问题

老杭州精神的发源地

清河坊保护区的衰败及原因

现实的生活是保护的出发点与归宿

历史街区是构建城市历史环境的基本单位

小结

(四)市井生活的复现——清河坊的经验

市井精神的内涵

传统市井生活与现代人的交流空间

自然态中的民间手工艺保护

小结

(五)历史街区与城市整体的融合——清河坊的成功与问题

历史街区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尚待讨论的问题

小结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人民的需要就是发展的动力。民俗保护拥有文化史、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独特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保护和利用历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理应立足于当代人的生活需要。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民俗传统的需求,保护的中心便是保持场所精神的延续,保持民俗精神、民俗心理的源远流长。外在建筑等物质形象的真实性是保持内在场所精神常新的客观物质条件,两种真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环境的重建、保护,有赖于一系列人为的整合工作。这是一个在历史遗留基础之上,人为干预过程。干预的目的在于为俗民群体与客观环境之间历史信息交流创造一个稳定、合理的环境。不断扩大俗民,特别是本地人的参与性又是这个区域能够历久常新的基础。清河坊历史保护区,是杭州目前保护得比较完善的历史特色街区,同时也是老杭州“皇城根儿”的发源地,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气息。而对清河坊的保护也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续而复兴的曲折过程。其中包含着各种保护理念和方式的探索、撞击,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拟从杭州清河坊历史保护区的兴衰历史以及保护现状入手,初步探讨如何将保护与都市百姓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一个都市环境中保持历史区域的场所精神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