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海岛屿黄土与下蜀黄土古环境信息研究
【6h】

东海岛屿黄土与下蜀黄土古环境信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区域概况与剖面特征

第三章岛屿黄土与下蜀黄土的粒度特征

第四章岛屿黄土与下蜀黄土的磁学研究

第五章CBD技术在岛屿黄土及下蜀黄土磁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岛屿黄土与下蜀黄土的物质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第七章粉尘物质在风力搬运过程中的分异简单模拟

第八章岛屿黄土与下蜀黄土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初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下蜀黄土泰山新村剖面、东海嵊山岛、浪岗山岛屿黄土系统的粒度分析、磁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成壤作用分析,并进行对比,揭示东海岛屿黄土沉积时期的环境变迁以及沉积模式。本项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粒度测试分析,下蜀黄土,东海嵊山岛黄土砂粒,粉砂,粘粒组成符合中国黄土的地带性规律。嵊山岛黄土的粘粒平均含量达到34.8%,物质组成中高空西风气流携带的细小风尘物质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经历了比西部黄土更强的成壤作用。 2.嵊山岛黄土磁性矿物含量较少,剖面上部约60cm以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为主,经历了较强的成壤作用,剖面中部(-60~-200cm)以稳定单畴磁性颗粒对磁化率贡献最大,下部(-200~-260cm)则是多畴和超顺磁颗粒共存。浪岗山黄土对磁化率贡献较大的是多畴磁性颗粒。 3.经过CBD的处理,嵊山岛黄土的磁化率值平均降低80%,浪岗山黄土平均降低了67%,下蜀黄土泰山新村剖面黄土降低范围在84%~89%之间。嵊山岛黄土中磁性矿物因淋滤作用发生转化,且黄土中近源物质含量占有一定比例,因此CBD溶解的矿物所占比例与西北黄土相差不大。 4.对粉尘物质风力分异简单模拟试验发现,随着距离的大幅度增加,重力分异作用逐渐明显,短距离能出现较大分异的粒级是粗粉砂。 5.下蜀黄土泰山新村剖面上部5m的地层,嵊山岛黄土,浪岗山黄土均为晚更新世以来的风尘沉积,在地层上具有可比性,但本区的风尘沉积模式与西北地区的典型黄土沉积有较大的差异。只有冬季风较强时,下蜀丘陵地区,东海岛屿才可能接受近地面冬季风以及高空西风急流带来的风尘物质。 本文的创新点:1.揭示了强成土作用下的下蜀黄土,东海岛屿黄土各粒级含量、分布特征。在下蜀黄土中20~63um,嵊山岛黄土中30~63um的粗粉砂粒级的含量能够反映冬季风强弱。 2.揭示了在较强淋滤和成壤作用下,东海岛屿黄土的磁性矿物组合特征,明确影响岛屿黄土中磁化率增高的矿物类型,磁性晶粒的大小,为磁化率的环境指示意义提供依据。 3.将CBD技术应用于后期成壤作用较强的黄土地层,分析成壤作用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 4.建立了本区黄土地层的粒度组成变化模式,剖面磁化率垂向变化模式,分析认为本区粗颗粒的含量增加不仅仅是冬季风增强的结果,在暖湿气候条件下,近源的粗颗粒粉尘也进行叠加堆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