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以北大、清华的世界史学科为考察对象
【6h】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以北大、清华的世界史学科为考察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中国世界史学科初建的背景

第二章北大、清华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制度、政策层面

一、学制及其变化

二、北京大学世界史学科

三、清华大学世界史学科

第三章对学科的具体考察:知识、学术层面

一、教师组成状况及有关政策

(一)教师组成状况

(二)深造和培养政策

二、课程教学与考试

(一)课程教学

(二)考试及试题分析

三、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著译

(一)教材、教学参考书

(二)著译及相关成果

第四章学科的继续发展

第五章学科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一门学科如果不了解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必定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中国世界史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初创阶段;1949年至今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中国世界史学科经历了曲折发展,并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只对第二阶段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对于第一阶段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世界史学科初创阶段的研究基本还未展开。虽说20世纪上半叶它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已初具规模,并且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日后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大、清华因其特殊地位和条件,在中国现代大学许多学科建设中具有代表性。本文拟通过对两校世界史学科作比较具体的考察,以反映我国世界史学科在20世纪20-40年代的初创和发展。全文共分四章,计4万余字。 第一章主要论述我国世界史学科初建的背景,即世界史课程在近代新式学堂中开设的情况。其教学最初发端于传教士创办的学校,洋务运动展开后,中国近代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世界史地”类课程。戊戌变法前后,译介世界各国史著成为一时之风气。清末“壬寅(1902)学制”和“癸卯(1904)学制”中,具体规定了大学堂中世界史课程的设置,京师大学堂中开设的世界史课程是我国世界史学科创建的先声。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民国建立后大学学制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史学科创建的影响。然后从制度和政策两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北大和清华世界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两校在不同校长执掌期间学术环境和学风的变化,历史学系在不同系主任领导之下教学和研究取向的变化,以及当时史学界氛围、治史趋势的改变等因素对其的影响。 第三章从知识和学术层面,具体考察了两校世界史学科创建和发展的过程。这些具体层面包括:教师的组成状况、教师的深造和培养政策,课程教学与试卷以及教材、教学参考书与著译等诸方面。通过具体考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这一时期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基本面貌。 第四章概要论述了1936-1949年间两校在西南联大时期及抗战后恢复开办期间学科发展的情况。并对这一时期世界史学科初创和发展中的特点进行概括,阐明其对世界史学科今后发展的影响。 从整个学科的发展来说,20世纪20-40年代的世界史学科,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与教训,这对于后来学科的发展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在具体的组织、制度、人事以及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探讨其发展进程,把握学术与制度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及具体的实践方式,对于推动世界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