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
【6h】

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录、图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分析

1、山区是一种典型特征的地域社会

2、山区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跨世纪全球战略问题

第二节研究对象及其选题意义

1、山区人中空间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人口数量增长同等重要

2、贵州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山区省份

3、山区贫困与环境退化问题更多的是人口空间结构问题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回顾

2、国内相关研究现况回顾

第四节研究思路及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人口空间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人口空间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人口空间结构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人口空间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人口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系统作用机制分析

第三章贵州人口发展及空间分布概况

第一节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节贵州人口发展简况

第三节人口空间结构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1、人口空间分布现状总体概况

2、县级区域人口分布特征

3、人口垂直分布特征

4、东南、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特征

5、不同类型地貌区人口分布特征

第四节人口质量空间结构的内涵特征

1、人口文化素质空间分布特征

2、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章人口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因素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人口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影响关系的定量分析

1、人口空间分布与山地高原地势之间的相关分析

2、人口空间分布与喀斯特地质条件的相关分析

3、人口空间分布与石漠化强度分析

第二节人口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关系的定量分析

1、人口数量、密度与经济发展

2、人口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人口质量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相关分析

第三节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的合理性评价

1、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的内涵

2、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方法

3、贵州省人口分布合理性的评价

4、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分析

第五章人口空间结构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分析

第一节古代及近代人口空间结构演变轨迹

1、人口规模的地域变迁

2、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密度的变迁

第二节建国以来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1、不同阶段人口分布比例的增长变化

2、不同阶段人口密度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分布重心与人口集中指数的历史变迁

1、人口分布重心及其运动轨迹

2、人口与土地分布的历史变迁

第六章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相关特征定量分析

第一节人口规模与地区人口分布差异关系分析

第二节人口年龄、性别空间结构差异性分析

1、人口年龄结构空间变动特点

2、人口性别结构的时间空间变化分析

第三节人口质量空间结构时序变动分析

1、人口文化素质时间变化分析

2、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变动

第四节人口产业空间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1、“配第—克拉克定理”与人口产业结构三种模式

2、贵州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3、人口产业结构与经济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

第七章人口空间结构变动与经济和自然环境要素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贵州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变动的总体特征分析

1、贵州经济变动基本特征

2、人口波动的基本特征

3、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相关分析

第二节人口空间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1、有关人口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文献及其规律综述

2、贵州山地环境下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变动特征分析

3、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经济发展因素作用关系的相关分析

第三节人口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动态分析

1、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关系

2、耕地面积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人口增长关系分析

第八章人口城镇化水平及其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第一节贵州省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及现状特征分析

1、人口城镇化的阶段性划分

2、城镇化水平现状特征

第二节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协调性分析

1、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性分析

2、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

第三节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县级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特征

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县域经济要素灰色关联分析

第四节山地自然环境与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

1、城镇化发展与山地环境的限制性分析

2、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九章迁移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第一节迁移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1、迁移流动人口的规模与形态

2、迁移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分析

3、迁移流动人口质量结构分析

4、迁移流动人口的动因特征

第二节山地条件下迁移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形成的机制

1、山地环境下人口迁移流动理论分析

2、迁移流动人口与社会环境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

第三节人口迁移流动与贫困治理

1、山地环境与贫困分布的地理耦合

2、人口迁移流动是山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3、人口迁移流动对山区贫困治理的成效分析

第十章推动人口梯度转移及实现山区人口合理再分布

第一节山区劳动力转移迟缓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索

1、地缘文化和历史情节

2、二元经济结构

3、二元社会结构

4、低下的人口素质

5、山区贫困化

第二节推动山区人口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模式及有关政策保障

1、人口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

2、推动贵州山区人口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构思

第十一章论文重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人口的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人口问题的案例逐渐增多,特别是人口空间结构已成为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同过多的人口数量、较低的人口质量以及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交织在一起,给山区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破坏,因此,寻求山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山区人口压力,实现山区人口合理分布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属多民族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全省面积17.61万km<'2>,介于东经103°37′~109°32′、北纬24°37′~29°13′之间,由于褶皱,断层和侵蚀作用,境内地表崎岖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和山间洼地等相互交错,大部分地区岩溶分布广泛,并伴随着大量的洞穴和地下河流,处处突兀出“地无三里平”的山原地貌特征。由于裸露型、半裸露型的喀斯特广泛分布,形成了最典型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严峻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表现为:人口的严重超载、低素质、毁林毁草,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加剧等,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惨状,这在全国和世界喀斯特贫困区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在有关文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学、人口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模型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州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在总体把握贵州省人口空间状况及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差异两个层面,定量分析了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状况,并从影响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行有关其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探讨,揭示喀斯特山区环境恶化与人口贫困化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喀斯特高原山区如何通过政策导向和结构调整,合理解决人口分布受地域、产业限制所呈现出的封闭凝固化的问题,实现高原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第二章节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是对有关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将主要集中讨论和研究本论文所进行的必要性,拟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及思路等等。在对有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当同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通过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及展开阐述的过程,认为本研究从两个层次开展研究,一是把区域看成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等综合地域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层次是就具体区域,本文认为行政区域是研究可持续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区域。最后,在明确了人口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本文对有关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展开了理论分析。从第三章节开始是结合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具体实例的部分,在总体上把握贵州省人口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人口空间结构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影响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出发,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有关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定量研究,意在为探寻合理的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具体如下所示:第3章节在对贵州人口发展历史过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人口规模和质量两方面出发,集中探讨其人口规模和质量空间的现状及其特征,并就有关突出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第4章节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对贵州人口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贵州人口空间结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贵州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第5章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贵州高原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分布的重心以及人口集中指数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力图探讨在山地环境条件下,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历史特征和规律。 第6章节利用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有关数据,并结合其它统计资料,运用模型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从人口数量增长、年龄、性别以及质量等人口属性特征入手对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特征作进一步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人口属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动规律。 第7章节是从动态方面研究人口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将贵州高原进行分区,研究各区域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8章节就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状况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其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协调性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贵州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山地条件下贵州城镇化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第9章节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迁移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现状以及移民的有关属性、成因以及流向等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借鉴有关人口流动理论,对高原山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有关数据对山区迁移流动人口与社会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贵州省迁移流动人口现有的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最后对高原山区人口贫困化以如何治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人口迁移流动是山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第10章节针对贵州高原山区人口(劳动力)转移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利用人口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提出如何推动贵州山区人口梯度转移以及实现合理分布的构思。 第11章节为主要结论。 当前,在中央政府致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研究贵州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影响,对于促进贵州山区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过程、合理调控其人口空间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严重失调的矛盾,以及跨世纪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