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形式、特点与影响探究
【6h】

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形式、特点与影响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一、绪论

二、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形式

(一)报灾不实

(二)造册多开花户,审户勒索卖票

(三)发赈短少剋扣

三、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特点

(一)清代赈灾普遍化

(二)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特点

1.普遍性

2.集团性

3.隐蔽性

(三)清代中后期捏灾冒赈的趋势

四、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影响

(一)恶化灾民生计

(二)异化社会心理

(三)危及与冒赈案有牵连的官员

(四)激化社会矛盾

总结

附1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六年的甘肃捐监冒赈案

附2嘉庆十三年江苏山阳知县王伸汉冒赈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吏部全宗、军机处《录副档》、《清实录》等第一手资料,对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现象从形式、特征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试图对清代官场的捏灾冒赈行为作初步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绪论。笔者综述了现有对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与思路,发现对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现象的研究往往出现在经济史研究中的经济犯罪、社会史研究的贪污案中,而很少被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并且,对捏灾冒赈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缺乏从整体着眼的制度研究。 二、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形式。 三、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特点。 四、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社会影响。 五、总结。通过对清代地方官员捏灾冒赈的形式、特点于影响的探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