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中期利用人格特质线索理解反语的研究
【6h】

儿童中期利用人格特质线索理解反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反语研究简述

1.1反语理论及其在儿童理解反语实验中的应用

1.2反语的类别

1.3反语的命题形式

1.4反语的语用功能

1.5影响反语意义理解及功能知觉的因素

1.6儿童人格特质研究的现状

1.7汉语反语研究的现状及本研究的意义、构想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及假设

2.2预备研究

2.3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3.1 6岁组

3.2 7岁组

3.3 8岁组

3.4实验一、二各年龄组比较

3.5实验三各年龄组比较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讨论与理论探讨

4.1研究结果讨论

4.2研究小结

4.3研究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反语(irony)历来受到修辞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儿童反语研究有助于揭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 以往研究表明儿童从6岁开始就能初步地理解反语。反语的功能主要有批评、幽默和礼貌功能。但这些研究结果都是基于反事实陈述形式的反语得出的。反语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反事实陈述,真实陈述、修辞性设问、提议、褒扬等都可以用作反语。 本研究采用有关研究常用的故事法,考察提供关于说话者的人格特质信息能否影响6、7、8岁儿童对反语的理解,同时探讨此年龄段的儿童对五种不同形式反语的意义理解,反应时间及功能知觉情况。在实验一,二中,分别测试6-8岁的儿童对人格特质与反语的理解,发现人格特质推理已经掌握得很稳定,对反语的理解则相当有限。在实验三中,给被试提供人格特质线索,结果显示儿童对反语的解释受人格特质影响,而且年龄大的儿童能更加有效的调和反语的线索。结果也发现不同年龄儿童对不同形式反语的敏感性不同,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反事实陈述在各年龄段都是理解最差的:对反语目的加工的反应时间,各个年龄段的发展趋势基本与意义理解的趋势一致;对反语批评功能的知觉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且在人格特质条件下润色功能增加;对反语幽默功能的知觉不明显,但在人格特质条件下幽默功能评定提高;礼貌功能的知觉也是如此,人格特质条件下的礼貌功能评定高于无人格特质情况下。总体而言,人格特质会影响到儿童对反语的意义理解,反应时间及功能知觉。

著录项

  • 作者

    沈秋;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正国;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儿童心理学;
  • 关键词

    儿童心理; 反语功能; 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