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基于人的需要的学校道德教育探析
【6h】

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基于人的需要的学校道德教育探析

代理获取

摘要

对青少年道德现状的评价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本文从道德教育目的入手考察整个道德教育现状,认为当前道德教育实践没有从道德的特性出发,存在的问题是往往只考虑社会的需要而忽视道德发展对个体的意义。本文从道德的特性出发,分析道德在丰富提升个体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价值,并从人的需要的角度重点剖析道德对个体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根本上考察道德教育应该追求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考虑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的追求。
   通过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定位进行审查,发现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大德育思路导致的道德教育边界模糊,道德教育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关注道德规范的传授与内化,个体需要的空场等。这些表现与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被很多理论所佐证。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道德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践方面诸多的问题,道德成为人的发展的桎梏、成为手段而非目的、脱离人的生活。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学校道德教育偏重社会的需求,忽略了人自身的利益与需要,这是造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通过考察道德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道德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伟大创造物,需要促进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保证道德的践行、彰显道德的终极目的,同时道德保证人存在与发展的倾向性。作为人的需要的道德与法律、纪律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道德主体自觉自愿的选择、是自为存在的自由。我们在考察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位时,必须从道德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出发,制定出符合道德的特性、符合人的需要的道德教育目的。
   道德教育目的作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是道德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它是内在于道德教育的,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目的。基于不同的人性论假设,道德教育目的可以分为道义论道德价值取向和功利论道德价值取向。道德教育作为实现道德、发展道德的手段,对其理解也是建基于对于人性不同的假设。以道德的本质、人的本性以及社会的发展为依据的道德教育目的,才是真正具有合理性的道德教育目的定位。本文认为,道德教育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丰富和充分人的生活以及正确认识个人利益。
   在这一目的指导下,建基于人的需要的学校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与规范教育区分开来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满足人的需要,要正确区分真正的需要与异化的需要;而且,学校道德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价值理性。学校道德教育中人的需要的内涵在于个体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需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全面的发展需要,二是自由的发展需要。学校道德教育如何关注人的需要,本文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原则,正确理解受教育者个人利益的原则,重点关注受教育者自身经验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解、对话、反思、判断等实践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