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的本体论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解读
【6h】

马克思的本体论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解读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逐渐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逐渐跳出了传统范围。将马克思主义放在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背景下,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作用,尤其是从本体论(存在论)角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整个哲学史发展地位的重要作用,成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期望通过现代哲学的诠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理论,从中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西方哲学的传统本体论,自柏拉图以来,一直延续至黑格尔。传统本体论的实体中心主义和主客体对立的二分法,长期影响着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成为了马克思以前哲学家们难以摆脱的思维方式。尽管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尝试超越这种传统本体论方法,但却未能实现,黑格尔更是由此将这种传统推向了顶峰。
   作为马克思早期的重要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对以《精神现象学》为代表的黑格尔和整个哲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批判的过程中所阐释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成为了超越传统本体论,开启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传统本体论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康德、黑格尔对超越传统本体论作出的努力,指明马克思对黑格尔批判的具体内涵。同时,通过对《手稿》“劳动观”的具体分析,从而指出马克思《手稿》的“劳动观”一方面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新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彻底超越了传统本体论,开启了现代存在论的新境域,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