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子》之“俗”思想研究
【6h】

《老子》之“俗”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以人自身的存在为考察,在《老子》文本中,老子以“道”为核心,展开了一条体道、修道之路,且以得道之人为理想人格。以世界的存在为考察,现实世界构成了人生存的基本背景,通过对现世的深刻洞察,老子批判了人沉沦于世俗,而远离本然的存在。相对于理想人格及其自然存在的状态,现实中人的具体存在又是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的呢?本文以“俗”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老子思想中的世俗之境和大道之境。老子之俗,以“天下无道”为基本背景,有异化之俗和本然之俗两重意蕴。同时,通过对“俗”的语义学考察,对俗的理解作一补充。老子之道,以自然为法,以得道圣人为其理想状态。圣人唯道是从,持守大道,玄同应世。
   第二章从现象和原因、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来对“俗”进行考察。就“人之俗”来讲,俗人呈现出“昭昭”“察察”的面貌,源自于其对待人生“有余”、“有以”的功利性指向,表现为逐求的生命状态。就“世之俗”来讲,“小国寡民”的理想之境,源自于对“天下无道”的不满,要求返归于自然质朴之俗。导致“俗”的主要原因有身欲之患、智识之困、好生恶死等三个方面。
   第三章针对“俗人”和“俗世”,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统一性和可能性,老子指出了超越“俗”的途径是以“道”为基本原则,实现人真实的德性。在具体的实践层面,超越于“俗”以“无为返朴”为基本行为方式和方法,“无为而无不为”,并通过知畏、知足、知守等修养途径,在这个“俗世”中实现超越,回归人真实的存在。
   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老子所提出的道路为人的存在打开了另一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借助“俗”的研究,我们依然可以敏感的嗅出老子深沉的人生思考和深刻的思想智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