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局外人”到“行路者”——垮掉派文学研究(兼论与中国王朔痞子文学之比较)
【6h】

从“局外人”到“行路者”——垮掉派文学研究(兼论与中国王朔痞子文学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垮掉的一代”叛逆性的生存形态

(一)特立独行的言行与空间性的游走

(二)个体的自我欲求与自我价值的重新建构

第二章“垮掉的一代”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战后美国社会中的人文精神的困境

1、整体主义与个性(体)的被遮蔽

2、物质主义和人的物化生存

3、精神生活的世俗化、功利化与人的孤独焦虑

(二)西方非理性倾向的影响

第三章“垮掉的一代”在中国——与王朔的比较

(一)相似的土壤滋养了相似的文学

(二)从拿来主义的误读看“垮掉派”文学在中国的影响

(三)躁动的逃逸与玩世的痞子

1、《动物凶猛》与《麦田里的守望者》

2、《顽主》与《在路上》

第四章对“垮掉的一代”现象的双向反思

(一)个体生命的感性解放

(二)个体价值追求的现实性悖谬

1、狭隘苍白的个体性自我

2、自我主体意识的牺牲品

3、失落于现实与理想之间

小结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二战后初期(四、五十年代后),对主流社会逃避性的流浪,漂泊成了美国文学中一种十分风行的文学主题,这一主题形象地展现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等作品主人公“幼稚”而绝然的叛逆行动中,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一些青年人,他们有着旺盛的青春与活力,但他们却拒绝把自己年青的生命融汇于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约束,导向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以一种孤独的漂泊和对个体感性价值的推崇,肯定,与主流价值观念相离相弃,这使美国文学中又增添了一类新的人物形象--“垮掉的一代”.该文拟以上述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例,并结合其对中国的影响,以王朔极力打造的中国垮掉派分子--中国痞子为对比,对战后美国文学中这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尽可能深入细致地挖掘与剖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