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咔唑取代二(苯乙烯基)芳烃衍生物的制备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6h】

咔唑取代二(苯乙烯基)芳烃衍生物的制备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1.1概述

1.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史

1.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业化的最新进展

1.4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

1.5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

1.6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1.7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备

2.2紫外吸收及光致发光测试

2.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及性能测试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 DSA系列衍生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3.2紫外吸收与光致发光特性

3.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特性测试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s,OLED),具有高亮度、低压直流驱动、易于制成大屏幕及全色显示等特点,在实现彩色平板显示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非常有希望成为21世纪人类理想中的显示器件。由此对OLED的研发吸引了诸多科研工作者和各大公司的兴趣。  相对于无机EL材料,发蓝光的有机EL材料种类比较多,但是高荧光量子效率,成膜性好,稳定的蓝光材料并不多。二(苯乙烯基)芳烃(Distyrylarylene,DSA)衍生物成膜性能良好,是很好的蓝色和绿色发光材料。载流子传输能力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很大影响,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是提高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手段。在材料中引入咔唑基团,能够增强其空穴传输性能,并能提高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从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将载流子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直接相连,在良好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DSA衍生物上引入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基团——咔唑,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蓝色发光化合物BCMVB、BCMVBi、BCPVB和BCPVBi,其结构经IR,1H-NMR,MS,元素分析确证。这些化合物在蓝色和蓝绿色区间显示出良好的光致发光特性。  利用BCMVBi和BCPVBi制作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蓝色电致发光器件,表现了较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其中三层结构器件:ITO/NPB/BCMVBi/PBD/LiF/Al和ITO/NPB/BCPVBi/PBD/LiF/Al器件性能优越,具有低启动电压,高亮度,以及高发光效率等诸多优点。双层结构器件ITO/BCMVBi/PBD/LiF/Al和ITO/BCPVBi/PBD/LiF/Al也表现出较好的蓝色发光性能,表明这类新材料具有较好的空穴传输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