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魏盛唐咏史诗研究——“言志”之诗学传统及士人思想的考察
【6h】

汉魏盛唐咏史诗研究——“言志”之诗学传统及士人思想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 论

注释

第一章咏史概念的认识、界定及咏史、怀古之关系

第一节:咏史概念的认识、界定

一、对“咏史”的诸种界定及“史”之概念

二、类编诗文集所体现出的对怀古、咏史的认识

三、本文所论咏史诗之概念、范围

第二节:咏史、怀古之关系及其诗学精神

一、从文学实际看咏史、怀古之关系

二、怀古诗——形而上之咏

三、咏史诗——志之所之

注释

第二章述史言志与借史抒怀——咏史诗两大基本类型

第一节以班固为代表的传体咏史诗

一、班固《咏史诗》及其文学思想

二、王粲、阮瑀等的《咏史诗》

第二节“言志”主体之彰显及文人的借史抒怀

一、“诗言志”与士文化传统及士人主体精神的彰显

二、从屈原到阮籍、嵇康——左思前的借史抒怀

注释

第三章左思《咏史诗》及陶渊明诗中的咏史

第一节左思咏史抒怀与士气发越

第二节陶渊明咏史诗激昂与耿介的双重交响

第三节附论作为士之阶层的隐“士”

注释

第四章初唐咏史诗——班、左体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初唐前期传体咏史诗

一、“四唐”之分期及唐代咏史诗概况

二、初唐儒家诗教思想的兴盛及朝臣文士的咏史讽喻

第二节从“四杰”看初唐士气一陈子昂诞生前的文化环境

第三节陈子昂的“风骨”及其咏史诗

一、士气发越——“风骨”的主体性根源

二、陈子昂“风骨”对士人精神品格的重视

三、 《感遇》诗中的咏史寄寓

四、《蓟丘览古》中的怀抱发抒

注释

第五章盛唐咏史诗及“盛唐气象”

第一节盛唐咏史诗的讽时寄寓

一、王维、祖咏咏史诗之寄托讽喻考论

二、王昌龄《咏史》、《失题》诗考论

三、李华、高适等咏史诗的讽谏及其文学思想

第二节咏史诗中的盛唐气象

一、劲健雄阔的诗风与士文化精神的高扬——“盛唐气象”的本质

二、盛唐文人的使气尚武与诗歌精神骨力的健旺

第三节“盛唐气象”之代表——李白及其咏史诗

一、个体中心意识在盛唐的普遍高涨

二、李白咏史诗的个体中心意识及历史担当

三、李白咏史——寻求精神上的同道与支撑

四、李白咏史诗中的“盛唐气象”

注释

结 语

后 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汉魏至盛唐咏史诗为研究对象,意在勾勒此期咏史诗的大致轮廓,着重辨析怀古与咏史之区别,得出咏史诗为言志之诗的认识。认为咏史之源可导自瞽史讽诵劝戒,故其先天即禀赋政治教化之品格;论述了以班固为代表的教谏型咏史诗,并考察了左思以前士人的思想精神状况,对汉、魏间以史咏怀的情况作一概览;主要论述左思及陶渊明的咏史诗;论述初唐咏史诗,认为这一阶段咏史诗主要还是沿着班、左体式发展深化,在论述中结合时代文学思想,以求得对文学现象之因由有更切实的了解。本章对陈子昂作了重点论述,同样在士文化的整体链条中,认识他的价值与意义;就一些颇有分歧之诗,进行了一定考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咏怀体的咏史诗,则主要结合盛唐人的精神风貌、“盛唐气象”的成因、表现,进行论述。并通过对李白及其咏史诗的考察,完成了自班固以来士人精神谱系的勾勒。作为言志之诗的咏史诗在盛唐达到高峰,“盛唐气象”的代表李白,同时也代表了咏史诗中的“盛唐气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