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及其与变态反应迟发相关系的初步探讨
【6h】

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及其与变态反应迟发相关系的初步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主要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19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表

第二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组织IL4、eotaxin检测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慢性荨麻疹是指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风团和瘙痒持续六周以上。传统的观点认为,慢性荨麻疹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即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等过敏介质释放。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I型变态反应中,除了组胺介导的“速发相”反应之外,还存在“迟发相”反应。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这些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环节中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迟发相变态反应的各种细胞和介质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对于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之间关系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对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的研究并不多,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并不是很了解。由于特异性免疫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了解慢性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不仅可以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变应原,也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其既往治疗情况、家族史以及生活质量等。研究Th<,2>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4与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的趋化因子eotaxin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探讨迟发相变态反应中的细胞因子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位。 方法: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利用设计良好的调查的问卷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史。使用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利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情况。第二部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了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中IL-4与eotaxin的表达情况,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包括10例存档患者,14例新取样的患者,新取样患者中有12例同时取皮损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分别比较这两种细胞因子在患者皮损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与健康对照之间表达的差异,同时比较患者皮损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 结果:第一部分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平均病程有69.77个月,大多数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平均症状总积分为10.19分,46人(23.71%)有过敏性疾病史,变应原总阳性率为73.60%,生活质量调查平均评分10.25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瘙痒和睡眠。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患者,无论是总的患者组(包括存档患者与新取样患者),还是同时取正常皮肤的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相比,皮损组织的IL-4、eotaxin的表达均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的IL-4表达与健康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eotaxin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不论总的患者组还是同时取正常皮肤的患者组,皮损组织与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相比,IL-4、eotaxin的表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新取样的患者皮损组织的IL-4与eotaxin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慢性荨麻疹的病程较长,可同时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DLQI是一种实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在慢性荨麻疹中,IL-4、eotaxin的表达异常。迟发相变态反应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