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保护:超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以上海失业者的社会保护政策为例
【6h】

社会保护:超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以上海失业者的社会保护政策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概述

第二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和改革方向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

三、本文思路

第三章什么是社会保护

第一节社会保护的定义

一、概念的缘起

二、社会保护:目的与手段

三、内涵与外延

四、简单的定义

第二节社会保护政策框架概述

一、国际劳工组织(ILO)

二、亚洲开发银行(ADB)

三、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

四、其他政策框架

五、简评

第三节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护的一个政策框架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社会保护新框架

三、简评

第四章政策案例:失业者的社会保护

第一节失业与失业带来的风险

一、我国失业状况介绍

二、失业带来的风险

第二节失业保障与其他政策实践:以上海为例

一、社会保障体系内的失业保障

二、上海模式: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第三节社会保护政策框架的运用

一、已有政策实践与社会保护政策框架

二、失业者社会保护政策框架的完善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总结

一、总结与讨论

二、研究贡献与局限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由“国家一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转型过程,并逐步确立了由国家主导的,以社会化方式运作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设计理念上先天不足——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其在本质上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组织部分之一,服务于经济目标: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预设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并不能全部满足。因此,在实践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困难重重。 本文全面回顾了有关国际开发组织和学者所提出的社会保护政策框架,并借鉴世界银行基于社会风险管理的框架,以上海失业者社会保护的政策实践为例,试图跳出对具体政策修改和补充的思路,提出一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新的整体思路,即以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但超越其体系框架,以“社会保护”为核心概念,构建一个社会保护政策框架:在政策工具上,突破了社会保障体系,将宏观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政策工具纳入;在提供主体上,不仅仅限于国家,重视其他部门的作用;在供给内容上,除了物质型福利外,还包括了治疗型和机会型福利,重视资产的作用;在保护策略上,强调减少和预防风险,更为积极。使得社会共同体在市场之外或通过干预市场对各种风险、弱势性或贫困采取公共行动,即实现所谓社会保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