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形态、染色体易位及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6h】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形态、染色体易位及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系统地研究全身不同部位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目前文献报道的几种MALT淋巴瘤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即t(11;14)(q21;q21);t(1;14)(p22;q32);t(14;18)(q32;q21)以及其他异常,并观察这些遗传学异常对相关蛋白(BCL10,CARMA1,NF-.B)表达的影响。
   方法:①收集全身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217例,包括眼眶和眼附件60例、胃47例、唾液腺25例、肺23例、肠20例、皮肤17例、肝脏8例、甲状腺6例、其它散发部位11例(咽喉3例,附睾2例、舌根2例、胸腺、牙龈、胰腺、肾脏各1例),根据HE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价;②用荧光素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方法,使用API2-MALT1、BCL10、IgH、MALT1四种染色体探针,分别检测上述病例中几种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在检测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时,同时比较了32例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内API2-MALT1融合基因的发生情况。③用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分别检测了10例扁桃体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43例非MALT淋巴瘤的其他类型淋巴瘤和217例MALT淋巴瘤中BCL10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其中74例MALT淋巴瘤内CARMA1和NF-.B蛋白的表达特点。
   结果:第一部分:①本研究组内MALT淋巴瘤主要发生在55岁左右的人群,平均年龄52.4岁,中位年龄53岁,并且以男性发生居多,男女比例1.5:1。②在低倍镜下,MALT淋巴瘤常具有结节样结构,并可分为四种不同模式:根据结节有无残留的生发中心可分为边缘区增生型和结节型(滤泡殖入),并会进展为弥漫型并逐渐发生母细胞转化。但是这四种生长模式常混合在一起,并不是单独的生长类型。③MALT淋巴瘤细胞类型多样,可同时并存,也可以某种细胞为主。大量的单核细胞样B细胞(MBC)和大量核内包涵体的浆细胞等特点,在某些部位有提示恶性的作用。④MALT淋巴瘤多与慢性炎症刺激相关,在病变中两者可并存或互相移行,但如果出现明显浸润,如破坏血管壁、神经、上皮、侵犯深层组织等特点,结合部位和其他特点,有助于恶性的诊断。第二部分:①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中,BCL10、CARMA1和NF-.B的表达模式类似,都表达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的细胞浆内,滤泡间细胞呈弱表达。②BCL10免疫组化显示,BCL10可广泛表达在不同类型的NHL中,在MALT淋巴瘤中细胞核表达有一定特异性(35.9%,78/217),而在非MALT淋巴瘤的其他类型NHL中,除3例黏膜的DLBCL出现细胞核阳性外,在140例非MALT淋巴瘤的NHL中均未发现细胞核表达。③在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中,核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从高到低分别为肠60.0%(12/20);肺43.5%(10/23);眼眶和眼附件43.3%(26/60);肝脏37.5%(3/8);胃36.2%(17/47);皮肤29.4%(5/17);甲状腺16.7%(1/6);唾液腺4.0%(1/25)。④CARMA1蛋白在MALT淋巴瘤中多呈细胞浆阳性(77.0%,57/74),部分呈细胞核阳性(8.1%,6/74)。经.2检验比较在BCL10核表达与CARMA1核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76)。⑤NF-.B/P65在MALT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100%(74/74),其中细胞浆阳性47.3%(35/74),细胞核和细胞浆共同阳性占52.7%(39/74)。经.2检验分析,BCL10核阳性与NF-.B核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CARMA1细胞核表达或细胞浆均与NF-.B核浆表达间无相关性(P>0.05)。第三部分:①在217例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共检出26例,占总体的12.0%。但是在不同部位,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肺39.1%(9/23),不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25.0%(10/40),唾液腺12.0%(3/25),肠10.0%(2/20),眼眶和眼附件3.3%(2/60)。在7例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皮肤、甲状腺、肝脏和其他散发部位,均未发现API2-MALT1融合基因。在32例胃肠道DLBCL中,也均未发现API2-MALT1融合基因。②1例肺组织同时显示IgH和MALT1分离探针异常,可能是t(14;18);6例(2例唾液腺、2例肝脏、1例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甲状腺)显示细胞内3个融合信号,可能为3体18;3例(1例胃、1例肠和1例伴DLBCL成分的胃)显示细胞内5~15个融合信号,为MALT1基因扩增。③3例(2例胃和1例肺)显示IgH与BCL10探针共同阳性,可能为t(1;14)。
   结论:第一部分:①MALT淋巴瘤是一类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并可广泛发生在全身多处结外部位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但是在不同部位,其平均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和细胞学特点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本组病例与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LSG)的临床资料比较,平均发病年龄年轻8岁左右(52.4岁VS61岁),而且男性居多(男女比例1.5:1 VS1:1.2)。②MALT淋巴瘤中由于多样的细胞学特点,常与炎性增生性病变非常类似,也存在移行和相互重叠的中间状态,因此与炎症的鉴别是临床病理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某些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第二部分:①BCL10免疫组化显示,在MALT淋巴瘤中有高比例的细胞核阳性率。但在非MALT淋巴瘤的其他类型NHL中,除部分胃原发的DLBCL中有核表达外,均未发现核表达,提示BCL10核表达对MALT淋巴瘤有相对特异性。对MALT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特别对肺和眼附件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性质的判断有辅助价值。②BCL10核表达与NF-.B核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提示BCL10核表达是细胞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是部分病变细胞持续增殖发生恶性转化的机制。③胞浆内信号分子CARMA1也可表达在细胞核上,但机制和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但CARMA1细胞核或细胞浆表达与BCL10核表达和NF-.B的活化间无显著联系。第三部分:①t(11;18)是MALT淋巴瘤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而t(1;14)、t(14:18)和其他异常则较罕见。但其总体发生率较低,遗传学检测不能作为敏感的诊断MALT淋巴瘤的标准。②t(11;18)均见于无大细胞转化的MALT淋巴瘤内,而在DLBCL中也未发现t(11;18)融合基因,提示这是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特有的遗传学异常,而且一般不会发生大细胞转化。③肺是全身各部位中最常出现遗传学改变的部位,FISH检测可对肺MALT淋巴瘤的诊断有辅助价值,特别对穿刺或活检的小标本的诊断有帮助。④在MALT淋巴瘤中可出现MALT1基因扩增。⑤BCL10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核表达与染色体易位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免疫组化的方法不能观察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