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
【6h】

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软实力理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之后,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引起了普遍关注。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之下,以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所构成的“吸引力”显然是比军事、经济等强制力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许多国家将发展软实力作为了自己的目标,我国更是将提升国家软实力置于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已进入媒介化社会的当今时代,以扩散和认同作为基础的软实力是须臾离不开国际传播的,以大众传媒作为主要渠道的国际传播对软实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我国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不足的影响,在国际舆论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少有话语权。国外民众尤其是西方政府和民众对我国的负面印象远大于正面印象,在西方舆论界所炮制的一个个议题中,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殖民论”,从“中国责任论”到“中国间谍论”,我国的传媒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局势是显然不利于以“吸引力”为要旨的软实力的提升。所以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际传媒建设,提高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如何对我国的软实力资源(包含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就成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第一章中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意义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在第二章中将从宏观到微观对大众传媒与软实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最终将其关系落实于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同时结合我国的现实来分析加强国际传媒实力建设的重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传媒实力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两个层面来具体探讨如何加强我国国际传媒实力的建设问题,这里既要解决我国国际传媒的传播力问题(以规模建设为主),又要从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角度提高我国国际传媒的影响力;第五、六、七章则是从传播策略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软实力中的核心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国际传播问题:提出文化的传播应结合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普世性,在文化产品形态上可选择以电视剧和纪录片等为主;对政治价值观的传播是从常态的政治传播和危机时刻下的政治传播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对外交政策的传播建议可借鉴国际公共关系中的理念和操作程序来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