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汉代经学诠释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存论意义
【6h】

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汉代经学诠释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存论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摘要

绪论

一、西方诠释学概观及其存在论转向

二、从译名看西方诠释学在大陆汉语学界的接受

三、作为中国诠释学主脉的中国经学诠释学

注释

第一章 “总论”——“诠释”在西方诠释学及中国经学诠释学中的“意义”

第一节 “诠释”在西方诠释学中的意义内涵

一、“诠释学”与“赫尔墨斯”

二、“诠释”在西方诠释学中的三重意义

三、海德格尔以“此在”的“理解”为基础的“存在论诠释学”

第二节 “诠释”在中国经学诠释学中的意义内涵

一、“诠”之“三义”及其整体性内涵

二、“释”的意义内涵及其与“诠”的诠释学关联

三、汉语“诠释”与希腊语“/λóΥo(ζ)在诠释学意义上的互通性

第三节 “意义”的意义——“意义”在中西方诠释学中的二重性

一、西方诠释学中“意义”与“意指”的区分及其意义溯源

二、《存在与时间》中的“意义”与“意指”

三、中国经学诠释学的“意”、“义”之辨

四、“微言大义”与“依经立义”——汉代经学诠释学统摄下的“文学诠释学”

注释

第二章 “本体论”——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与“传”

第一节 “经,常也”——汉代经学诠释学的诠释学前提

一、“经”之源起与意义溯源

二、“经”之“三义”及其整体性内涵

三、“六经”之义的“统一性”及其“应手性”

四、中西方诠释学中“经”的独断论意义生成

第二节 “传,传也”——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传关系”

一、“传”在经学诠释学中的意义内涵

二、“传”的生存论意义

三、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传一体”性

四、《前汉书·艺文志》所体现的“经传关系”

五、“经”与“传”的“诠释学循环”

第三节 “纬,围也”——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纬关系”

一、“谶纬”的起源及其意义内涵

二、“以纬正经”——东汉经学诠释学的“谶纬化”

三、尊“孔子”为“素王”——“谶纬”中的“神学化叙事元素”

注释

第三章 “方法论”——汉代经学诠释学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删定”——赋予“经义”的诠释学策略

一、“寓意说”——处于西方诠释学源头的诠释学命题

二、“删定说”——处于中国经学诠释学源头的诠释学命题

三、“删定说”的特征及其诠释学内涵

第二节 “训诂”——“《诗》无达诂”的生存论意义

一、“训”与“诂”在经学诠释学中的意义

二、“《诗》无达诂”是经学诠释学命题的学理内涵

三、“达”与“无达”之辨

四、“赋《诗》言志”——《诗》的“应手性”

五、“在世界中存在”与“人我”关系

六、“《诗》无达诂”的“时间性”内涵

第三节 “章句”——“章句”之学的“诠释学处境”

一、“诠释学处境”及其构成性因素

二、“章句”之学的诠释学“视位”

三、“视向”中的“作为什么”与“何所向”

四、“章句”之学的诠释学“视向”

五、“章句”之学的诠释学“视界”

注释

第四章 “学派论”——汉代经学诠释学齐、鲁学视域下的经今、古文学之争

第一节 “鲁一变,至于齐”——汉代经学诠释学的“齐学化”

一、鲁学、齐学溯源

二、西汉“五经”传授之“鲁学”与“齐学”

三、汉代经学诠释学“齐学化”之成因

第二节 汉代经今、古文学之争的诠释学本质

一、经今、古文学概念辨析

二、今文、古文之意义内涵

三、经今、古文学与齐学、鲁学的诠释学关系

第三节 从神学诠释学的“预表解经法”看汉代经学诠释学中的“公羊学”

一、神学诠释学中的“预表解经法”

二、《春秋》——汉代“公羊学”诠释学的《新约》

三、汉代“公羊学”诠释学的“预表”特征

结语:“以经解经”——郑玄对经今、古文学的“合通”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篇论文的撰写是在比较诗学与比较古典学的方向下进行,并且是在对英文、法文、德文以及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原文文献之阅读的基础上来展开学理性思考的。就研究范围而言,本文主要考查中国汉代经学诠释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且将其与西方语文学诠释学和神学诠释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汇通性研究。除此之外,本文还力求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诠释学及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视域之下,对上述概念的生存论条件及存在论意义予以澄明。
  在“绪论”中,本文首先对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及其存在论转向进行理论概述;进而,通过对“诠释学”不同译名的学理分析,侧面呈现出西方诠释学在大陆汉语学界的接受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亦将中国传统经学定位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并且以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的某些理论为借鉴,对“经学诠释学”这一概念作出学理性的界定。
  无论对于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经学诠释学而言,“诠释”与“意义”都是一对极为重要且互不可分的概念。因为,归根结底,“诠释”是对“意义”的“诠释”;而“意义”又是由“诠释”而产生的“意义”。因此,作为本文第一章的“总论”,其主要考查“诠释”与“意义”在中西方诠释学中的意义内涵,并且在中西方诠释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拓展出具有“共通性”的诠释学视域。
  本文的第二章为“本体论”,主要对经学之为经学的“根本构成”,即“经”、“传”、“纬”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诠释学意义上的追问。通过梳理“经”的三重意义及揭示“传”的生存论内涵,本章将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传关系”定位于“经”与“传”的“诠释学循环”。在这一总体性的“经传关系”之下,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纬关系”则表现为“以纬正经”,而且呈现出某些神学化的诠释学因素。
  谈到汉代经学诠释学的“经传关系”,亦不能离开具体的诠释学方法,因此本文的第三章即为“方法论”。“训诂”与“章句”是汉代经学诠释学的基本方法,本章主要对“《诗》无达诂”这一经学诠释学命题的生存论意义及“章句”之学的诠释学处境予以结构性的显现。除了具体的诠释学方法之外,汉代经学诠释学还通过“删定说”来赋予经文以“真理”的意义内涵,而与之相似的诠释学策略亦出现在西方诠释学的“寓意说”之中。所以,本章首先对“删定说”这一汉代经学诠释学的“先入之见”给出诠释学上的阐明。
  在汉代经学诠释学中,“方法”与“学派”之间又存在着极为深刻的联系。汉代经学诠释学由“训诂”转向“章句”,实际上正是“经今文学”内部由“鲁学”向“齐学”转变在诠释学方法及诠释体例上的表征。作为本文第四章的“学派论”,其重点当然是考查“齐学”、“鲁学”及“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在汉代经学诠释学中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此外,在中西方诠释学相交汇的视域之下,本章还意图进一步揭示出汉代“经今文学”中“公羊学”所内蕴的“预表”特征。

著录项

  • 作者

    姜哲;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杨乃乔;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文学的方法论;
  • 关键词

    诠释学;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