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碳市场发展机制研究
【6h】

国际碳市场发展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思路与观点

2. 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

2.1 全球气候变暖

2.2 "低碳经济"的起源

2.3 碳排放权交易是金融资本与低碳经济的结合

2.4 环境权益交易制度

2.5 配额与补偿

2.5.1 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

2.5.2 碳项目市场

2.6 碳税政策

2.7 碳交易与碳税的比较

3.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

3.1 全球碳市场交易情况

3.2 碳市场结构分析

3.3 碳市场组成部分

3.3.1 碳市场交易工具

3.3.2 碳市场参与者

3.3.3 碳基金

3.4 碳市场价格分析

3.4.1 碳市场价格体系及影响因素

3.4.2 碳市场风险

3.5 碳金融衍生产业

3.5.1 商业银行

3.5.2 碳保险

3.5.3 碳证券

3.5.4 碳信用评级机构

3.5.5 碳资产管理

3.5.6 碳经纪商

4. 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的评估

4.1 欧盟排放交易系统三个阶段

4.2 欧盟排放交易系统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激励作用

4.2.1 2005到2010年二氧化碳减排激励作用不强

4.2.2 2010到2012年二氧化碳减排越来越有意义

4.3 排放配额交易

4.3.1 2009年只有一半企业利用了欧盟配额交易

4.3.2 EUA和CER的价格预期

4.3.3 减排量的使用情况

4.3.4 CER市场的准入和发展

4.4 2013年拍卖排放配额带来的变化

4.4.1 大多数企业对于配额拍卖仍没有充分研究

4.4.2 市场参与者对于配额拍卖设计的看法

4.5 结论:碳交易的经济潜力仍没有充分发挥

5. 实证分析:碳市场内部与碳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

5.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5.2 EUA市场与CER市场内部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关系

5.2.1 EUA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

5.2.2 CER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

5.3 EUA市场与CER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

5.3.1 EUA现货价格和CER现货价格的关系

5.3.2 EUA期货价格与CER期货价格的关系

5.4 实证分析结果

6. 政策建议:国际碳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6.1 中国节能减排情况

6.2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

6.3 政策建议

6.3.1 从"命令-控制"走向"利用-创建市场"

6.3.2 许可证交易制度

6.3.3 中国发展碳市场具备的条件

6.3.4 现阶段减排量交易机制是最优选择

6.3.5 公共部门与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

6.3.6 培育碳金融衍生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备注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时志雄;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力波;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参考工具书;
  • 关键词

    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